外一章 河山表里更分明 明清之际的风起云涌(第33/36页)

[32]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取南京(今江苏南京),改应天府(明朝时对南京的称呼)为江宁府,设江南省(含今江苏、安徽及上海市),长官为巡抚。最初的江宁巡抚应该称江南巡抚,但当时江南省为新设,仍按照习惯称长官为江宁巡抚。初治苏州府,后迁治江宁府。康熙元年(1662年),于江南省分设安徽省,长官为安徽巡抚,驻安庆。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省为江苏省,长官遂改称江苏巡抚。为避免混淆,本书自康熙登基算起,均称江苏巡抚。共领八府:江宁府、苏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扬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三直隶州:海州、通州、太仓州。一直隶厅:海门厅。三散州:泰州、高邮州、邳州。四散厅:太湖厅、靖湖厅、太平厅、沙州厅。设六十县。并先后设三十六卫,十三所。地域相当今江苏和上海市。

[33] 叶方霭,江苏苏州昆山人,与吴兆骞同科中举。之后也被押到北京参加了瀛台复试,不过他顺利通过了考试。

[34] 顺治十七年(1660年),时任工部侍郎的张缙彦刊刻了《无声戏》一书,其中“不死英雄”一句,被满清朝廷认为是煽惑人心、交结党类。张缙彦由此被革职,籍没家产,流徙宁古塔。

[35] 一等侍卫:官名。清代侍卫中第一等。武职正三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掌管宫廷宿卫以及随扈皇帝之事。

[36] 韩住:字嗣昌,号贯华先生,家中世代开书印局,刊刻典籍。其号“贯华先生”得名于其苏州嘉余坊住处堂名贯华堂。韩氏为苏州名门,金圣叹亦与韩氏联姻,其子金雍娶韩俊之女。

[37] 金圣叹的诗歌散文均有名,著有《沉吟楼诗集》《唱经堂汇稿》。为诗漫不经心,不加锤炼,时杂禅语俚语。散文不拘格套,逞才使气,流畅自如。他的最大成就在于文学批评,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通俗文学提倡者,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影响非常深远。特别对《水浒传》的批点,更为突出,继李贽、叶昼之后,将小说戏曲评点推进到新的高度。金圣叹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大大提高了小说与戏曲的应有地位,由此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金圣叹本人也是中国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权威地位超越王世贞、李贽和钟惺诸大家,继后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与张竹坡评《金瓶梅》,亦屈居其下。

[38] 金圣叹到叶绍袁(明天启五年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后归隐)家即为才女叶小鸾降乩,因之写有《续窃闻》,成为江南著名佳话,亦是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构思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叶小鸾为叶绍袁、沈宜修(大才女,文学家沈璟侄女)幼女,面容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皆有韵致,书法亦秀劲。然天嫉红颜,婚前五日,未嫁而卒,时年十七岁。有作品集名《返生香》。其姊叶小纨为悼念妹妹,作有杂剧《鸳鸯梦》。苏州才子尤侗是叶小鸾的狂热仰慕者,曾告知好友汤传楹道:“心中事,《扬州梦》(元人乔吉所作杂剧,讲述唐代才子杜牧的风流韵事)也。眼中泪,哭途穷也。意中人,《返生香》(叶小鸾作品集名)也。”后尤侗据《鸳鸯梦》创作了《钧天乐》传奇(被太监当作江南科场舞弊证据进呈给顺治皇帝的杂剧),女主角魏寒簧性格、风貌与叶小鸾一模一样,魏寒簧绝笔诗则完全取自金圣叹扶乩所作《续窃闻》。又,明亡后,叶绍袁虽仰慕陈子龙等人反清壮举,却无勇气参加,遂携三子出家为僧。

[39] 钱谦益意图利用顺治皇帝驾崩之机反清复明,前已有所叙述。他一心抗清,不顾国丧罢宴止乐之礼,饮酒作乐,还特意作注,也很正常。据说乾隆皇帝也是因为此注而格外痛恨钱谦益,亲题《有学集》(钱谦益入清后作品集)挖苦道:“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以乾隆的诗笔水平,敢题诗《有学集》,也可谓鲁班门前弄大斧了。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虽才学远远不及,却有权势及淫威。沈德潜编《国朝诗别裁》时,品度钱谦益诗为第一,特意置放在篇首。乾隆看后很不高兴,严厉斥责了沈德潜,后来干脆下令查禁销毁钱谦益作品。又指示修纂《明史》者,将钱谦益放在贰臣乙卷,称此人连入甲卷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