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隔水青山(第8/24页)

又道:“韩菼韩学士明日就要启程,陆惠也会随其入京。时间紧迫,你先约上黄海博,一道去拜访韩菼,送上我的致意,然后再设法跟陆惠谈上一谈。丁南强那边,等这行人走后,再去找他不迟。”

曹湛道:“织造大人仍然要黄海博参预其中吗?”

曹寅点点头,道:“正如我所言,有些事,有他在场,会方便得多。我已经派人去请他,想来也快到了。”又道:“黄海博父亲黄虞稷才学渊博,为徐乾学力荐,曾入京修《明史》一书。圣上还记得他,听说黄氏独子在黄芳泰一案中出了不少力,还很是感叹呢。”

曹湛道:“黄海博心思缜密,确实是个极好的帮手。”

曹寅点点头,道:“若是有其他需要,需要人手或是官府出面之类,你便去找江宁知府陶贲,我已经亲自知会过他了。去办事吧,我也要去趟两江总督署。”

曹湛正待辞出,有仆人进来禀报,江南学政张鹏翮到访。曹寅忙叫道:“阿湛先等一下。张鹏翮这些日子一直在夫子庙读书抄书,与负责看管书籍的陆惠多有接触,他或许会知道些什么。”命人去请张鹏翮进来。

不一会儿,张鹏翮跨门而入,春风满面,笑嘻嘻地道:“我一会儿便要动身回去江阴了,特意来向曹织造辞行。”

曹寅笑道:“张公以学政之尊,在夫子庙委屈了半个月,看起来,收获可是不小。”

张鹏翮笑道:“不委屈,不委屈。我夜以继日地拜读徐尚书遗著,也抄录了一些经典篇章,总之这次是满载而归。韩菼韩学士明日便要携书启程,我也不能不识好歹,再继续赖在那里了。”

曹寅看了曹湛一眼,有意问道:“《大清一统志》要专程进献给朝廷,十分重要,可有专人看管?”

张鹏翮点头道:“韩学士安排得十分周全,外有县学仆役轮班看守,内有韩菼的两名心腹仆人,以及徐尚书管家、仆人三人。书不允准离开内室,任谁也不行,顾嗣立看得舍不得放手,现下人还在那里呢。”

曹寅奇道:“顾嗣立也如学政大人一般,半月未曾离开夫子庙吗?”

张鹏翮道:“是啊,有什么奇怪的吗?他年纪轻轻,可比我能熬夜多了,撑得住。”

曹寅哈哈大笑道:“张学政有所不知,那顾嗣立号称江南酒帝,日日无酒不欢,想不到他为了读书,竟肯连最爱的杯中之物都割舍了。”又问道:“徐尚书生前指定其管家陆惠协助韩菼入京献书,想来也是深受徐氏信任之人。张学政在夫子庙住了半月,与他打交道不少,其人为人如何?”

张鹏翮摇头道:“管家陆惠吗?我没跟他说过话。看起来似乎是个极古怪极刻薄的人,整天板着脸,凶神恶煞的样子,似乎对我和顾嗣立读书、抄书一事不大满意。不过嘛,顾嗣立说他是个假正经。”

曹寅忙问道:“此话怎讲?”

张鹏翮道:“除了吃喝拉撒之外,陆惠也离开过夫子庙几次。有一次他回来,我倒没留意,顾嗣立悄悄告诉我,说陆管家身上有股脂粉气,一定是不久前去过青楼妓馆。”

他对陆惠毫不关心,觉得谈及此等小事太过无趣,遂摆手道:“不说这个了。曹织造,不瞒你说,我今日登门,还有一桩私事。几年前,我曾为副使,随索相索额图到俄国商定中俄边界之事,我是前队。后来在风暴中迷了路,正遇到漠北两个部落打仗,我等一行被当作奸细扣押了起来。当时有名中国商人正在部落中做客,闻讯后前来询问究竟,又向部落首领解释,使团一行才被释放[16] 。那商人当时未留下姓名,我也无从表达感激之情。那日西园宴会,我看到一个人,甚是面熟,却始终想不起来他是谁。直到前几日阅《大清一统志》时,读到俄国使者朝贡一段,这才想到那面熟之人便是六年前在蒙古救我等脱险的商人。”

曹寅道:“呀,莫非张学政是指云锦账房邵鸣?就是坐在旁席,身边跟着个漂亮公子的老者。”

张鹏翮道:“对,对,就是他。既然认出了恩人,我总得在离开江宁之前,好好上门拜谢。可是我这次来得仓促,未及备礼……”

曹寅已然明白张氏来意,当即笑道:“这还不好说。邵鸣是云锦商人,最爱云锦,我这里是江宁织造,别的没有,云锦多的是,我一会儿亲自陪张公去找物林达,从库房中挑上几匹上好云锦。”又向曹湛使了个眼色,曹湛会意,悄然退出。

刚出楝亭书斋,便有仆人来报,称黄海博已到大门口。曹湛急忙迎出,解释原委,只说康熙皇帝看出黄芳泰被杀案疑点,认为不是江湖刺客所为。

黄海博沉吟道:“原来曹寅兄找我来,仍然是为了黄芳泰这桩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