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隔水青山(第7/24页)

曹湛惶然道:“我哪里有什么功劳,敢蒙圣上夸赞!织造大人命我追查凶手,我根本就未能办到。”

曹寅摆手道:“你也不要谦逊了。若非你抓到丁南强的小辫子,迫得他说出有人悬巨赏追杀黄芳泰一事,朝廷不能及时应对的话,哪会是现今风平浪静的局面?只怕是洪水滔滔,一发不可收拾。”

曹湛道:“惭愧,那全是黄海博黄公子的功劳。”

李煦笑道:“谨小慎微,不居功自傲,我妹夫最欣赏的就是你这一点。好了,我去送莫尔森,你二人继续谈正事吧。”

送走李煦、莫尔森二人,曹湛问道:“李织造所提正事是什么?该不会是御前侍卫海青海大人和黑子已经从灵山寺取到袈裟,顺利返回江宁了吧?”

曹寅摇头道:“西南山高水险,贵阳尤其如此,不会有那么快。怕是还得过个几日,才会有音讯传来。这正事,仍然跟黄芳泰一案有关。”

曹湛道:“是不是圣上有密旨给织造大人,要继续秘密调查黄芳泰一案?”

曹寅道:“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虽然朝廷对外宣称黄芳泰是急病身亡,对黄氏家眷予以抚恤,同时准予黄梧独子黄芳度嗣子黄应缵袭承一等海澄公之位,但毕竟黄芳泰死得不明不白。如果真如丁南强所言,是江湖人士贪图重赏杀了黄芳泰,倒是一件好事,刺客只是想要钱财而已,与政治无干,可万一不是呢?

曹湛闻言悚然而惊,问道:“难道圣上怀疑凶手并非江湖刺客?”

曹寅点了点头,道:“你可发现黄芳泰身上少了什么?非但首级、肢体无缺,官印、佩刀等随身物品俱在。”

曹湛这才恍然大悟,道:“这实非江湖刺客的手法。”

江湖刺客既是为重利杀人,必要从死者身上取一件确凿信物。这信物,通常是死者首级。即便因首级不好携出西园,刺客也该取走黄氏官印之类。然这些都还好好的在黄芳泰身上,刺客又如何向金主证明是他杀了黄芳泰,而不是旁人动的手呢?

再则说,江湖刺客做的是刀口饮血的勾当,素来以隐姓埋名为生存根本。黄芳泰却是堂堂二品总兵,根本不可能认识刺客。黄氏是被人诱进茅房,毫无防备地被杀。就算江湖刺客武功再高,也做不到这一点。也就是说,黄芳泰一定认识凶手。而凶手与江湖刺客同为一人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曹湛转念便明白了究竟,问道:“这其中疑点,是圣上指出的吗?”

曹寅点了点头,道:“圣上第一眼便指了出来,称这不是江湖刺客所为。除了信物俱存之外,还有黄芳泰被连刺数刀一事。江湖刺客通常都是一刀致命,又快又准,而这凶手却刺了六刀,每刀都刺在要害之处,表明有极深的私人恩怨。”

这些疑点,曹湛及黄海博早先已留意到,但没有联成一串来考虑,此刻听说康熙皇帝阅读奏章时便即刻指出可疑之处,不由得深为佩服,叹道:“想不到圣上位居深宫,居然能洞察入微。”

曹寅又道:“除此之外,还有陆惠。圣上说,陆惠身上一定有什么秘密,才能引得黄芳泰在得知其身份后,仍然寻去客馆探访,却不幸在途中遇害。陆惠才是这起凶案的起点,你要重点调查此节。”

曹湛闻言大感意外。他虽然承诺武弁林毅要继续调查黄芳泰一案,也是在顾及灵修安危下不得已为之,本可顺势答应曹寅,以为两全其美,然略一思索,仍直言告道:“织造大人仍要将此案交给我来调查吗?怕是不大合适,我才疏学浅,而江宁府人才济济,何不交由江知府接手?”

曹寅道:“这摆明是一桩难缠的怪案,我倒是想甩给江宁知府,可皇上指名要你去办。”

曹湛愈发惊奇,道:“圣上指名要我调查黄芳泰的案子?”

曹寅点了点头,道:“而今你也算是有钦差的身份了。从即日起,你不必再管其他事,一心去办黄芳泰的案子。追查凶手固然要紧,更重要的是,要查出这件案子背后可还有什么重大阴谋。”

顿了顿,又道:“黄芳泰被杀后,京口将军董元卿有信来,称他之所以派黄芳泰来传递消息,还有另外一则深意:因为黄芳泰叔叔黄梧原先曾为郑成功效力,黄氏熟知郑氏情形,多少会对调查郑公子与日本结盟一事有所帮助。但黄芳泰未能明白董将军的良苦用心,甚至没有主动将他世袭一等海澄公的身份告诉我。”

曹湛道:“黄芳泰早知黄梧在民间声名不好,多有文士写诗文抨击,而织造大人素与天下名士交好,朋友大多数是南方人,他心中顾虑,自然不敢说出他是黄氏亲眷。”

曹寅道:“不管怎样,黄芳泰是在西园遇害,我多少有些责任。况且圣上特别做了交代,你要专心办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