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隔水青山(第14/24页)
黄海博见对方强辩至强词夺理,不由得暗暗发笑。
曹湛道:“丁公子自称半个江湖人,想必也知道江湖规矩,你既杀了黄芳泰,却没有从其身上取走信物,又凭什么向金主领赏呢?”
丁南强傲然道:“就凭我丁南强的名头。难道我还会撒谎,主动将杀人罪名揽到自己头上吗?”
黄海博笑道:“这不是丁兄正在做的事吗?你明明没有杀人,非要主动承担罪名。”
曹湛道:“我倒要再问丁公子一句,既然你说无须信物,凭你丁氏的名头便能向金主领赏,那么你一定已经领到那一百万两白银了。银子在哪里?”
丁南强摇头道:“我还未来得及与金主联络,原打算等风声过了再说。”
忽听堂外有人叫道:“天光已暗,该掌灯了!”却是曹家班班主朱音仙的声音。
丁南强忙迎出去,问道:“朱老,你怎么还在这里?”
朱音仙叹道:“我自己做的事,该由我自己承担。丁公子,实在委屈你了。”举灯进来,将桌案上灯烛一一点燃。
曹湛试探问道:“适才朱老那番话,可是另有用意?”
朱音仙点头承认道:“是我杀了黄芳泰。”
曹湛虽已有所会意,但听到朱音仙坦然认罪,仍是惊讶万状,失声道:“朱老你……”
朱音仙道:“人是我杀的,我连刺了黄芳泰六刀。”
黄海博亦是吃惊之至,问道:“当真是朱老吗?你为什么要杀黄芳泰?莫非你有亲眷是‘迁界令’的受害者?”
朱音仙道:“不,不是那样。”
丁南强跺脚道:“朱老,你这是何苦……”
朱音仙道:“丁公子好意替我顶罪,我心领了。我老了,已经半只腿迈进了棺材,不能再让你们年轻人替我背黑锅。”又道:“天色不早,想来你们二位公子应该也饿了,麻烦丁公子派人置些酒菜,我与他们二位慢慢道来。”
丁南强见朱音仙神色坚决,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出去张罗。
曹湛仍难以相信是朱音仙杀了黄芳泰,道:“朱老既自承杀人,可否详细讲述一下经过?”
朱音仙点点头,道:“我跟曹总管一样,一直住在江宁织造署中。当日我虽卧病在床,但听到西园昆腔动人,实在忍不住,便摸索着起床,赶来西园观戏。偏偏这时候上半场结束,我见到黄芳泰向门子打听陆惠,便留了心。”
曹湛问道:“朱老认得黄芳泰?”
朱音仙道:“不,不认得,但我认得陆惠。我向路过的一名仆人打听,得知那打听陆惠的武官名叫黄芳泰,是京口绿营总兵后,便立即猜到他就是一等海澄公黄梧之侄。”
原来陆惠早年曾为“反清复明”事宜积极联络奔走,到过东南郑成功军中。郑成功对陆惠所提计划十分重视,后来还派部将黄梧护送出境。
曹湛与黄海博相视一眼,这才恍然大悟,料想必是黄芳泰少年时即跟随其叔在军中,见过陆惠本人,更对他脸上的那道疤痕印象深刻,以至多年后在江宁织造西园见到,立时便回想了起来。
朱音仙又道:“我只是个曲师,从不参与政事。我这一生,经历过崇祯爷、弘光爷、顺治爷、康熙爷。在我看来,最差的是弘光、崇祯二位,康熙爷反倒要好上许多,所以我也不是什么‘反清复明’分子。只是我早年便与陆惠相识,不忍心见到他晚年之时,还要因通海罪名遭逢大难,甚至可能祸及昆山徐氏。”
曹湛道:“其实就算黄芳泰揭穿陆惠过去,也没什么,毕竟那是过往的事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今陆惠不也一样为朝廷运书效力吗?当今皇帝英明神武,一定能明辨是非。”
朱音仙道:“话虽如此,曹总管可知当年昆山顾炎武便是因‘通海’罪名而险些遭难?这原是福祸难料之事,我可不会将希望寄托于当今康熙爷之宽宏大量。我推测黄芳泰将要对陆惠不利时,也顾不上许多,一路跟了上去。到客馆外,我叫住他,问道:‘黄总兵可认得我?我是曹家班班主朱音仙。’黄芳泰自然很奇怪,便问我找他做什么。我指着客馆道:‘黄总兵是来找陆惠的吧。关于陆惠这个人,我有几句话要说。’黄芳泰果然极感兴趣。我由此将他诱入茅房,到最里处时,突出兵刃,将他推入格间,连刺了六刀。”
黄海博道:“朱老述说经过清晰流畅,情形亦与现场相符。只是有一点,朱老是出来观戏的,按理不会随身携带利刃,你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凶器?”
朱音仙“嘿嘿”两声,取过随身拐杖,拔出扶柄,那龙头竟是一柄匕首。黄海博看得目瞪口呆,曹湛也是第一次见到,又惊又骇。
朱音仙道:“这拐杖是当年说书名家柳敬亭所赠,杖身是助行之器,杖柄则是利器,可以用来防身,我便是用它杀死了黄芳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