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膨胀的欲望侵犯财产犯罪(第3/8页)

2013年7月30日,纽约警方透露了一起同样离奇的抢劫案,3名黑人易容成白人打劫了1家支票兑换公司。经过审讯,3名犯人交代,他们从2010年班艾·佛雷克的电影《窃盗城》中得到了这次犯案的灵感,电影中的劫匪戴上面具假扮警察,在犯罪现场泼漂白水,销毁DNA痕迹等情节给了他们莫大的启发。经过几个月的策划,他们确定了作案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认为化装成白人犯案更容易混淆警方的视线。一般来说,常人很难把作案的白种嫌疑人和黑人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面具来自知名的特效公司——C FX(Composite Effects)。这家公司曾负责过《金钢狼:武士之战》的化妆特效,做出的面具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他们支付了2000美元,以拍摄音乐短片为由向该公司订购了3套白人面具。

2012年2月,3名案犯戴着面具,穿上事先准备好的警察制服,佩戴了警章,驾车抵达皇后区的一家支票兑换公司。他们尾随该公司的一名雇员莉罗蒂·拉南南进入公司后,又挟持了她。为了保证人质的安全,该公司的出纳不得已打开了一个保险柜和一个现金抽屉,在短短的3分钟内,3名歹徒搜掠了整整20万美金,驾车扬长而去。

当警方接到报案电话赶到现场时,根据目击人员的口供认为劫匪是3名冒充警察的白人男子,案件的调查同样因为找不到线索而陷入僵局。颇具戏剧性的一幕却在不久之后上演。因为警方丝毫没有怀疑过案犯可能是黑人,所以3名案犯开始得意忘形,不仅大肆挥霍抢来的现金,其中一个名叫拜耶的劫匪还发了一封感谢信给CFX(Composite Effects)公司,信中写道:“我非常满意贵公司的面具,其仿真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接到感谢信的CFX(Composite Effects)公司职员起初也是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在购买面具几个月之后才给公司发这样的信件。联想到最近的3名白人男子假扮警察抢劫案之后,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他们有必要把这封感谢信交给警方。2013年7月,纽约警方以这封感谢信为线索,成功抓捕了3名案犯,并对其提起了诉讼。

【犯罪心理分析】

事实上,类似于第一起案件的银行抢劫案的数量,在所有类型的抢劫案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就拿美国来说,银行抢劫案的数量仅占全部抢劫案件的2.4%;与之相对的是破案率却非常高,比如2001年美国抢劫案的破案率为25%,可银行抢劫案的破案率却高达60%。所以,很少有人会选择抢劫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因为目标实在是太大了。而上面两起案件中的嫌疑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金融机构,大概是对自己的伪装过于自信的缘故。抛开风险因素不谈,抢劫金融机构的回报确实是最大的,如果只是闯入一家便利店、打劫一个行人或者其他小型商店,根本不可能会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现金放在那里让劫匪尽情地拿。

FBI暴力犯罪部门搜集的资料显示,银行抢劫案大多发生在星期五。因为一般来说,美国发薪水的日子就在星期五的上午,因此那一天银行里会准备大量的现金,案例中康拉德·兹德兹拉克所选的日子恰好就是星期五。还有一点,银行抢劫案的犯人以新手居多,一大帮训练有素的退役特种兵或雇佣兵,举着微冲抢银行的剧情只出现在小说或者美国大片当中。康拉德·兹德兹拉克显然就是一个新手,虽然他的伪装使其顺利逃脱了追捕,但从他处理车辆和装钱袋子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毫无经验。他有过前科,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抢劫惯犯了。

FBI犯罪行为分析专家在研究案例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些“资深”的抢劫犯甚至会总结出一整套成功抢劫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被抢劫者的控制。“你必须让他们害怕,但不是惊慌,因为一旦变成了惊慌,他们的行为就会不受控制。”这是一个没有被起诉的抢劫犯说过的话。因此,一部分抢劫犯甚至会享受这种控制别人的感觉,因此罪犯们之所以会选择抢劫还有一个潜在的诱因,那就是控制欲。

而对于那些惯犯来说,抢劫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看中了随手就抢”变成一种常态。在美国,抢劫犯们更愿意“黑吃黑”,他们会选择毒贩或者准备购买毒品的人,这些人身上往往带着大量现金,并且通常会因为自己本身就在做违法的事情而放弃报警。不过,直接抢劫毒贩的风险更大,这些人可能会带着枪支等武器并拼命地反抗,同时还可能会得罪其身后某个强大的犯罪集团。

罗伯特·麦克唐纳:陨落的政坛新星

贪污腐败大概是全世界所有政府都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一旦有贪腐案件出现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而一个不被信任的政府显然会遇到更多麻烦。也正基于此,对于FBI来说,贪腐案和危害国家安全类案件一样,始终是需要高度重视和优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