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东京谜案(第6/14页)

两人进入房间。胡客展开地图,以东京湾码头为中心,圈出一块半圆状的区域,对杜心五说:“你派人去这一带,查清楚有哪些房屋提供外租。”

“好,我这就去接洽黑龙会的人,让他们去办。”

杜心五连夜赶去了神田锦辉馆,与内田良平见了面。内田良平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出了一队十人组浪人,连夜赶去码头周边,调查房屋外租的情况。

黑龙会名义上是为日本陆军服务的军国主义组织,但用通俗点的话来讲,它是一个由日本浪人组成的黑道组织,其势力遍布全日本,在东京尤为集中。东京的平民百姓们,对黑龙会的惧怕,比对当地的警察更甚。黑龙会的浪人前去调查房屋的外租情况,应该说,这只是小事一桩。

但有的时候,一桩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也能转变为一件天大的大事。

这队浪人去了之后,当晚没有回来,第二天早上也没有返回,等到日上三竿的时候,仍然不见踪影。

这就有些异乎寻常了。

内田良平坐不住了,他派出手下去东京湾码头查看。去的手下很快回来禀报,说没找到这队浪人。内田良平又派出更多的手下去寻找,但一直到日头西斜,仍然没有好消息传回。

一整个白天就这样过去了。

当东京彻底被夜幕笼罩时,黑龙会的所有人,包括内田良平在内,终于接受了一个事实——昨晚派出去的这队十人组浪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已然一去不返,仿若人间蒸发。

“再给我找!”内田良平脸色阴沉,“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黑龙会动员了大半的人力,想尽各种方法展开调查和搜寻,仍然找不到丝毫线索,直到两天后的那个清晨。

当第一缕天光洒落人间的时候,在东京湾码头东北侧的海面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一具具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被早潮的海浪一推一涌地送到岸边,堆叠在外码头的石台下方。这一幕立刻引来了众多围观者。有好事者仔细数过,尸体不多不少,正好十具。

死了十个人,这绝对是一桩极其重大的刑事案件!

东京警视厅立即动员大批警力,由警视长亲自率领,赶到码头,各大报社的记者们早已蜂拥而至,黑龙会的人也闻风而动。最终证实,这批尸体,正是黑龙会三天前派出去的那队十人组浪人。

尸体一具具地被打捞了起来,依次摆放在铺开的白布上。

经过海水的长时间浸泡,十具尸体都略显浮肿,并且残缺不全,完整些的只是少了些许皮肉,恐怖些的几乎只剩下了半边肉身,连森森白骨都露在外面,大概是沉在海水里时,被鱼虾噬咬所致。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十具尸体中,有七具尸体的心窝处,皮肉是完好的。而这七具尸体的心窝正中,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伤口,一个绝对不是鱼虾所噬咬出来的伤口,一个显而易见是因利器刺入而留下的伤口。这个伤口的形状十分奇怪,既非长条状,也非孔洞,而是一个规则的三角形。

经过警视厅法医的查验,死者是死后被抛尸入海,正是心窝处这个三角形的伤口,穿心而入,夺走了这些浪人的生命!

在警察们忙着调查、记者们忙着采访、黑龙会的人忙着义愤填膺之时,站在围观人群中的胡客,因为目睹了这些三角形的致命伤口而心绪振荡!

在黑龙会的这队浪人消失的近三天时间里,胡客不得不亲自去调查了码头附近的房屋和民宅的外租情况。然后他假装是迎接亲友的人,每天守在东京湾码头上。他留意着每一处提供外租的房屋和民宅,尽可能地留意每一个出入其中的人。他相信御捕门的捕者一定会在码头附近找地方住下,这样既可以方便监视抵达码头的轮船,观察船上是否有孙文本人,同时也能在准备动手时,获得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

捕者也是人,是人就免不了吃喝拉撒。这些捕者一定会现身的,胡客心想,他们不可能一直待在住处而不外出活动。只要这些捕者现身,依靠胡客的眼力,一定能够辨认出来。

但是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出乎胡客的意料,他竟然没有发现一个可疑的人。

这一天一大早,胡客便来到了码头,正好碰上案发,于是看见了夺去这些浪人性命的三角形伤口。

寻常的锐器伤不是条状,就是孔洞形态,三角形的伤口却十分少见。

但胡客却识得这样的伤口。

“锜刺。”他在心中默念。

第一时间窜入胡客脑海的“锜刺”,是一种古代兵刃的名称。

锜刺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诗经·豳风·破斧》中有句:“既破我斧,又缺我锜。”便已提及。这种兵刃的刃身呈笔直状,带有三棱刃口和三面血槽。这种独特的造型,使得锜刺的杀伤性极为恐怖。一旦某人被锜刺刺中,三面血槽立即放血,且拔出后伤口呈三角形,使止血和愈合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被锜刺刺入皮下三寸者,无论伤在哪个部位,若不及时止血,短时间内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