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大人物商议(第3/10页)

“好了,好了,就算乔治以前是个坏小孩,”恩德比最后插嘴,阻止他继续发言,“问题是,难道他乱撒过银子吗,还是因此背着良心发财了?该轮到大英帝国请客了吧。”

接获邀约,殖民部威布汉正式起立发言,陪同的人有身穿教堂风琴褐色的女士以及姜黄发色的助理。助理的年轻脸孔已摆出勇于护主的态势。

有些人一开始思考,往往忘记时间,威布汉就是这种人。“对,”思考了一世纪,他才开口,“对。对。可以的话,我希望先从钱开始谈起,和拉康一样。”至此明朗化的是,他认为此报告进犯了他的领土。“因为钱是我们目前惟一能查的线索。”他语气尖锐,翻过档案夹里的一页。“对。”之后又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沉默。“你这里说,这笔钱最先从巴黎流向万象。”停顿。“然后俄国人等于是改变方式,可以说,改由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渠道支付。汉堡加万象加香港的组合。可以说,复杂得无以复加,无所不用其极的逃避。我们先把你的说法当真来看,好吗?可以说,同样款项,不同来源?对。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你有什么看法?”

对口头禅最敏感的吉勒姆记下,可以说。

“隔一段时间更动固定方式,是很合情合理的做法。”史迈利回答,说出报告里已提出的解释。

“情报手法,克理斯。”恩德比插嘴。他喜欢用术语。表情依旧乖顺的马丁台尔对他投以景仰的眼神。

威布汉再度慢条斯理热身起来。

“我们应该从柯做的事来探讨。”威布汉高声说,带有费解的热诚,指关节在绿布上嗒嗒敲。“而不是看他得到了什么。我的论点在此。再怎么说啊,那钱又不是柯自己的钱,对吧?法律上来说,跟他没有关系。”这个论点引来一阵迷惑的肃静。“第二页,最上面。钱全存在信托里。”众人纷纷伸手翻开档案夹,惟有史迈利与吉勒姆例外。“我是说,不只是一毛钱未花,本身就有点怪异——这一点稍后容我再谈——根本算不上是柯的钱。钱存在信托里,领取人出面时,不管是男是女,钱才归这人所有。可以说,领取人出现前,钱是信托里的钱。所以,我想说的是,柯做错了什么事?开了信托账户吗?又没有法律禁止开信托账户。家常便饭。特别是在香港。信托的受益人呢?可能住在随便一个地方!莫斯科啦,或是廷巴克图14……”看来他想不出第三个地名,所以说不下去,让姜黄头发助理不甚自在。助理对吉勒姆怒目相向,仿佛想挑战他。“重点是,对柯不利的地方是什么?”

恩德比拿根火柴凑在嘴边,以门牙卷动着。或许是察觉到对手说得有道理却词不达意——而他的专长却往往相反——因此取出火柴,看着潮湿的一端沉思。

“拇指纹呢,又有什么关系,乔治?”他问,或许是趁机挫挫威布汉的锐气,“像是小说家欧本海姆写的东西嘛。”

吉勒姆心想,伦敦上流口音,是语言崩盘的最后阶段。

史迈利的回答所带的感情,大约可比拟报时钟。

“中国沿海使用指纹来从事金融活动,由来已久,因为旧时文盲到处都是。很多海外华侨比较喜欢英国银行,不喜欢华人银行,这种账户的结构一点也不特别。开户时没有指定受益人,以视觉方式验明身份,例如从中撕开钞票,或以左手拇指盖印,因为右手经劳动的磨损比左手严重。只要开信托账户的人保障受托人不受意外支付或不当支付的风险,银行不太可能过问。”

“谢谢你,”恩德比说,继续以火柴棒挖嘴,“我猜大概是柯自己的指纹吧。”他暗示。“没人规定不行吧?这样看来,钱的确是他的没错。如果他既是受托人又是受益人,钱当然是他自己的。”

对吉勒姆而言,这件事已出现相当荒诞而错误的转折。

“那只是纯粹臆测而已。”过了寻常的两分钟沉默后,威布汉说,“假设柯是帮朋友一个忙。只是暂时假设而已。这个朋友是个骗子,或是隔好几层关系跟俄国人做生意。华人啊,最喜欢搞阴谋了。可是说,用到所有诡计,连心地最善良的华人都一样。柯也是,我敢担保。”

姜红头发男孩首次开口,正面支持老板的论点。

“这份报告依据的是谬论。”他唐突地宣布,对象是吉勒姆多于史迈利。吉勒姆心想,十六岁的清教徒,以为性爱伤身,以为间谍行动有违道德。“你们说柯拿俄国人的钱,帮他们办事。我们说,没有证据显示如此。我们说,信托可能含有俄国人的钱,不过柯和信托是不相干的两个个体。”愤慨之余,他的发言拖得太长。“你们谈的是有罪。我们呢,则认为柯没有触犯香港法律,应该享受殖民地子民应享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