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镜中映像(第6/7页)

“我们斯巴达式的英国母亲,”卡尼费斯特殿下明显嗅到了某种道德观,只听他宣称道,“对此一无所知,一无所知!”

不久之后,屋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约翰·博亨——詹姆斯·本涅特尝试跟亨利·梅利维尔爵士解释——直直地站了起来,目光锐利地望向电话。

詹姆斯·本涅特快步走过去,想要应答,而玛莎·泰特却抢先一步,把话筒拿了起来。她脸上挂着冷漠的笑意,灯光使她的头发变成了褐色。她只说了一句“很好”,便挂了电话,脸上笑意如故。

约翰·博亨漠然询问来电者的身份,他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有人在套间外面,短促地敲着房门,还没听到“请进”,就把门推开了。来人矮矮胖胖,估计有两天没有刮胡须了,满脸怒火,看起来一点都不可爱。那胖子无视其余众人,径直问道:“你说跟我们出去玩,到底是什么意思?”

玛莎·泰特向大家介绍:这位就是卡尔·雷格。

詹姆斯·本涅特说道:“那是将近三周前发生的事情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切的开端。不过,问题就出在这里。”他倚身向前,把手指点在亨利·梅利维尔爵士的桌上。

“圏内人士里面,有谁会给玛莎·泰特,送上一盒有毒的巧克力呢?”

注释:

①白厅(WhiteHall )是英国伦敦市内的一条街。它连接议会大厦和唐宁街。在这条街及其附近有国防部、外交部、内政部、海军部等一些英国政府机关设在这里。因此人们用“白厅”作为英国行政部门的代称。原“白厅”已于1698年毁于大火。在白厅的路中心,竖立了一座和平纪念碑,是英国主要的战争纪念碑。每一年的荣军纪念星期日,都会举行庄严的纪念仪式。

②Victoria Embankment,又称维多利亚防波堤,沿泰晤士河北岸,自威斯敏斯特延伸入伦敦。

③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美国军事家、陆军上将、第18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在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任北方联邦军总司令,屡建奇功。但能征惯战并不等于善于理政,格兰特的平平政绩与他的赫赫战功成为明显对照。特别是在第二次总统任期内,他对南方奴隶主妥协让步以及对贪污腐化的属员采取姑息纵容态度,引起了选民的普遍不满。格兰特卸职后曾周游世界,并想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但未能如愿。晚年经商失败,抑郁病逝。

④Sunney,英国南部郡名,在泰晤士河河畔,9世纪时,曾遭丹麦人蹂躏。

⑤Joseph Fouche(1759-1820),拿破仑·波拿巴时期的法国政治家、警察部长,在英国常被称为奥特兰托公爵。

⑥New Scotland Yard,又称Scotland Yard、The Yard,是英国首都伦敦警察厅的代称。伦敦警察厅(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伦敦警方中文官网的名称则为伦敦都市警部)负责地区包括整个大伦敦地区(伦敦市除外)的治安及维持交通。苏格兰场位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市,离上议院约200码,是英国首都大伦敦地区的警察机关,1829年在内政大臣罗伯特·皮尔主导之下成立。该机构也负担着重大的国家任务,例如配合指挥反恐事务、保卫皇室成员及英国政府高官等。

⑦Hampstead:伦敦北部的选区,1885年设立,1983年换届选举时被废除。

⑧Lucrezia Borgia(1480-1519),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之女,在父兄政治野心的操纵下,曾经结过几次婚,波吉亚家族是15和16世纪影响整个欧洲的西班牙裔意大利贵族家庭,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仅次于美第奇家族最著名的家族。他们的“名”不是美名,而是恶名,是一个被财富、阴谋、毒药、乱伦的阴影笼罩着的家族。但同时,波吉亚家族对艺术的支持,也使得文艺复兴在那个时代得以迅速发展,使艺术家们成为那个时代,意大利最耀眼的人物。文学作品中一般把她描述成放荡的蛇蝎美人。

⑨Leicester Square,位于英国伦敦西区、威斯敏斯特市内,和南面的特拉法加广场相距不远。

⑩Cinearts:又称“Cinemark Theaters”,是北美和拉美的连锁电影院,位列全美第三。

⑪Charles II,163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苏格兰及英格兰爱尔兰国王,生前获得多数英国人的喜爱,个性活力四射,并奉行享乐主义,以“欢乐王”、“快活王”(Merrie Monarch)闻名。早年父亲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处死,查理二世被迫流亡外国。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称护国公。理查无力镇压反叛的贵族与军官,英国政坛混乱,国会遂声明由君主制复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查理二世即位后不久就开始了对革命者的报复。由于避难期间法国的慷慨帮助,查理二世以低价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1660年,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即位。1661年4月,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即位之初他就与强势的议会妥协,谨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权。他在1665与1672年,发动两次英荷战争,结果因为战局不利,得失参半;国内政局反而卷入外国势力的斗争,深受法、荷的操控与干扰。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进派议会,利用“天主教阴谋案”酿成的政治大风暴,展开对天主教徒的强力迫害,并试图彻底架空王权。1679年,查理二世签署国会制定的“人权保护法”,以后政治人物即使身处风暴,仍有一定的人权保障。1681年后查理掌握主动,打败政敌并大幅提升王权,重建了其父的绝对君主制(专制王权)。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为了顺应民心,长期保持英国公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临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死后没有留下合法继承人,因此由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但其本人据说至少有十四个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