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归队 8(第5/7页)

“你说的是,不过这感觉痛快。”

加百列闭上双眼。那是一幢公寓楼,地点是罗马的安尼巴黎诺广场,昏暗的楼梯间里,站着一位干巴瘦的巴勒斯坦翻译,名叫瓦德尔·阿卜杜拉·兹威特,是“黑色九月”在意大利的行动组长。他还记得邻居练习铜琴的音乐声——很耳熟的一段,他不知道名字。一声闷响,令人晕眩,子弹穿透肉体击碎骨骼。加百列的另一颗子弹没有射中瓦德尔的身体,打碎了一支酒瓶。那是瓶刚买来的酒,不知什么原因,加百列总是想起这瓶酒,黑色、紫色、棕色的酒浆,泼洒在石板地上,混合着将死之人的血。

他睁开眼,罗马的影像退去了。“痛快是短暂的。”他说,“可是接下来,你觉得你和被你所杀的人是一样的恶。”

“战争中总有士兵丧命。”

“盯着他的眼睛,一边把子弹灌进他的身体,那感觉不像战争,更像谋杀。”

“这不是谋杀,加百列。这绝对不是谋杀。”

“你凭什么觉得我能找到塔里克?”

“因为我已经找到了替他工作的人。我认为通过这人我们就能找到塔里克。”

“他在哪儿?”

“就在这儿,英格兰。”

“具体点。”

“伦敦,这里边就有个问题了。根据我们同英国情报部门的协议,我们如果在他们领土上行动,就必须事先向他们通告。我倾向于违背协议,因为英国人会通知他们在中情局的朋友,中情局又会给我们施加压力,让我们以和平进程大局为重,取消行动。”

“这还真是个问题。”

“所以我才需要你。我需要有人在英格兰展开行动,还不会引起当地人的怀疑。他可以开展单纯的监视行动,而且不会横生枝节。”

“我监视这个中间人,他能带我找到塔里克?”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

“这种事什么时候简单过,阿里?尤其是这里边还有你。”

加百列悄然溜进村舍,将夹克甩在起居室的小床上。他立刻感到那幅韦切利奥正在牵引着他。一如既往。每次出门前,他会从不例外地在画作前再多耽搁片刻,每次回家时,他也从无例外地径直回到工作室,对着画作凝视一番。这是他每天下午睡醒后看到的第一件东西,也是每天早晨睡觉前看到的最后一件东西。这有点近乎于疯魔,不过加百列认定,只有着了魔的人才能做好修画师的工作。对于杀手,同样是这个道理。

他爬上楼梯,来到工作室,打开荧光灯,注视着古画。上帝啊,他修了多长时间了?六个月?七个月?韦切利奥当初多半只花了几周时间就完成了这幅圣坛画,加百列却要花十倍的时间去修复它。

他回想着自己所做的一切。两周时间研究韦切利奥本人。生平,影响,技法特征。一个月的时间具体分析《牧羊者的爱慕》,运用的是高技术设备:瓦尔德显微镜用来观察表面,X光片用来检查表面以下,用紫外线观察过去的修复痕迹。分析检查过后,要花四个月清除污垢和黄色的清漆。这可不是收拾一张茶几,而是一项枯燥而费时的工作。加百列首先需要配置好恰到好处的溶剂,既可以溶解清漆层,又对画面毫无影响。他得用特制的棉签蘸上溶剂,在画面上捻着擦着,直到棉签上沾满了污渍为止。然后再换下一根棉签,直到整个画面都收拾到为止。蘸,捻,擦,丢掉……犹如用牙刷清洗一艘战舰的甲板。如果效率高,他一天可以清理掉几个平方英寸的清漆污渍。

如今,他已经进入了整个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修整圣坛画的破损部分,这些都是数百年来积攒下来的破损。这是一项消耗心神的细致工作,他必须每天晚上花几个小时,眼睛凑在放大镜前,脸几乎贴着画面。他的目标就是要让肉眼看不出修复的痕迹。笔毫的运动轨迹,颜色,质感,一切都必须同原作一致。如果修复部位周围的油彩有裂缝,加百列就得在修复部分做出假裂痕。如果画家留下了一块独特的天青色光影,加百列就得花几个小时在调色板上配出一模一样的颜色。他的使命就是把画修得像没修过的样子。清除污渍,恢复原始的光华。

他需要睡眠,然而他更需要时间,同韦切利奥耳鬂厮磨。沙姆龙唤醒了他的热情,也使他的感觉更加敏锐。他知道这对他的工作有好处。他打开音响,等待着音乐响起,一边将双目放大镜套在头上,就在歌剧《波西米亚人》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来的时候,他拿起了调色板。他将少量乳液放在调色板上,又加入一点颜料,再用醇醚溶剂稀释,直到色调适度为止。修女的脸颊已经剥落了一块。为了修复它,加百列已经苦干了一个多星期。他用画笔蘸了蘸颜料,将放大镜的镜片调低,然后用笔尖轻点着画面,精心地模拟着韦切利奥的笔法。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在工作状态和普契尼的音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