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刑警探案 第一章 勒索巨款幼儿被绑 临机一念揭开谜团(第4/8页)

5月7日凌晨,我刚躺到床上不久,又接到支队通知,距姜桂现场不远处的江口农场发生凶杀案,要我就近带领技术人员去现场,研究一下侦查工作。

下午四时许,我在江口农场案发现场,接到仍在上海的王又恆副局长的电话,说是上海的小组在工作中发现一条线索,一个家住在姜桂地区、名叫张峰的青年人,在上海游荡时被他们逮住。在询问到绑架案时,声称他本人並不知情,但他听到风声,可能与一个外号叫“三毛”的人有关。至于“三毛”的姓名、住处、体貌特征、与什么人相识,一无所知。张副局长要求,要迅速找到“三毛”,开展审查,在5月8日上午七时前把是非搞请楚,因为他们在那时对张峰的留置盘问期限已到,必须放人。

我随即用电话将这个情况向留在江口的郭笑支队长报告,希望他能到现场处理此事。

在电话的另一端,郭支队长的语气平淡,告诉我他明天要参加一项科目考试,不能前来。我知道他和王又恆的工作关系并不太融洽,而且这条线索可变性很大,是否张峰在被逼无奈之下信口开河、虚晃一枪也未可知。没有其它办法,我只有离开江口农场的凶杀案现场,赶往姜桂。在返回姜桂的途中,我用电话联系到临江市公安局副局长杨学恭,要他立即通知与姜桂相近的几个乡镇派出所长,到姜桂集中,领受一项紧急排查任务。

在会上,我严令与会的七个乡镇派出所长,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动员全部警力,釆用各种手段,在辖区内全力查找“三毛”。晚上六时三十分前,报告工作结果,如有敷衍塞责者,将按照不执行警令严肃追究。同时,派出侦查人员跟进,就地监督落实。

到晚上七时,排查已有结果,七个乡镇内共有十三名外号叫“三毛”的人,其中不少有过违法犯罪的劣迹。这一点大出我们的意外,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谁是我们要找的“三毛”呢?

现在时间紧迫,容不得再做调查,必须当机立断,选择一、两个作案可能性相对最大的“三毛”开展审查。

会议室里,与会的人有的在默默沉思,有的在闷闷抽烟,有的用眼光罩住我,仿佛都在等我表态。我心里非常清楚,要做这样的决定风险实在太大。张峰提供的说法是确实听到的还是编造的,是未知数;即使这种说法是张峰听到的,前头的来源是知晓内情还是风闻臆测,是未知数;“三毛”在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个性特征,如同“白马非马”一说。“三毛”究竟是哪个“三毛”,也是一个未知数。这么多未知因素集合在一起,要作出一个正确选择,确实太难了。我掏出一颗烟点燃,狠狠地吸了一口:箭在弦上,不得不冒险一发了。

我注视着记录了十三个“三毛”简要情况的几页纸片,凭着对已知情况的分析,更多的是依靠直觉的感悟,开始发言:“我认为,我们今晚首先要审查的三毛,是家住在正乐乡永西村的陈志谋。虽然他和別的三毛比较起来,劣迹恶行较少,但我还是选定他。有三条理由,一是他居住地和姜桂相邻,距离不远,来往方便,可能知晓姜作忠的家庭情况;二是打出的三个公用电话地点分别是金西、曹场和靖海的天和,他的住地正是这三个方位的中心点。三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样的绑架人质、敲诈勒索案件,不大可能是单个作案。他有一个哥哥和姐夫,住地紧靠在一起,今夜也必须一起审查。我的想法虽然粗莽了一点,但是,六天时间过去了,一个五岁儿童还在犯罪分子手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多拖一天时间,就增加一分危险,我们承担一些风险是值得的。因此,大家要振作精神,组成三个审查小组,对陈志谋等三人分别审查。为了保密和保险,防止‘三毛’另有其人,获知内情而逃跑或残害人质,今晚十一时动手,审查地点远离姜桂现场,除抽调的审查小组成员外,一律不允许其他人员知晓。”

杨学恭副局长支持了我的意见,各项准备工作随即展开。

这时,江口市公安局局长季启斌来到了姜桂,走进了会议室,我向他扼要的汇报了今夜的工作计划,他表示赞同。时间到了晚上十点,季局长和我一起去参加三个审查小组的战前动员短会。会上,我和杨学恭副局长分别布置了工作任务和強調了工作纪律,然后请季局长做指示。他微笑着说:“大家的工作非常辛苦,我主要是来看看你们。刚才袁支讲的意见,我很赞成。这些意见代表江口市局的意见,也代表我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执行。”听了这些话,我如释重负。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有风险的抉择时,有多少人能如此表明态度!季启斌由启明市市长转任江口市政法委副书记,后改任江口市公安局长,虽然到任不久,业务工作不十分熟悉,但他为人厚道真诚,极富亲和力。在他手下工作,无需拘谨,个人能力尽可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