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4/5页)

伊濑大惊失色:“这是你写的?”他的语气十分不满。

“是的。”浜中平静地说。

“不行啊,加上这段话,文章营造的悬疑氛围就全破坏了。”

“我料到老师可能会不同意,而且马上就要截稿了,所以自作主张了一回。既然凶杀案会勾起读者的兴趣,那我认为只要时间来得及,最好将最新进展也一并加进去。”

“你好好看看,你自己也认为,把凶杀案加进去会勾起读者的兴趣,对吧?与其画蛇添足扫读者的兴,不如像之前说的那样,干脆连凶杀案都不写,不是更好?”

“不会有问题的,责任全部由编辑部承担。如果拿掉凶杀案,整篇文章就没有点睛之笔了。”浜中毫不退让地反驳道。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伊濑又从头到尾略读了一遍文章。他发现,自己在描述乘渡船从淡路的洲本到纪州的过程时,提到了对友岛的印象。

见伊濑谨小慎微的模样,浜中在一旁冷笑。

“老师。”他开口道。

伊濑闻言,发现浜中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打量一名初出茅庐的作家。

“字好像印得太深了。”伊濑遮羞道。

“这是样刊,等正式印刷时会纠正。对了,主编说,您曾在文中写到在人丸神社里碰到的一位女性,如果对此再多写几笔,就会更出彩。”

“那个地方啊。”伊濑眯起了眼。在人丸神社的社务所,一群女子在举办歌会。他边走边观望那里的情形时,眼前突然出现一名二十七八岁、身材苗条的女子,又很快就消失在一旁建筑物的阴影中,那里也在举行歌会。伊濑对那名女子记忆犹新。

“不过,如果对那个情节描述过多,就会显得太刻意。”

“我同意。我觉得现在这么写恰到好处,反而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不过真不可思议啊,我对此完全没有记忆。老师的观察真敏锐。”

“哪里。你当时在漫无目的地转悠,所以没注意到罢了。”

“是美女吗?”

“嗯,很漂亮。说不定,她是住在芦屋附近的年轻主妇。可惜没跟她说上话。”

“在以三十六歌仙闻名的人丸神社,这一幕真有点浪漫呢。将来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到时请您也在文中添上一笔。”

“别开玩笑了,不可能每去一个地方旅行都会碰到有魅力的女性。如果次次都写,那就是瞎编了。这一招那么管用的话,我早就是流行作家了。”

“鄙社的主编目光独到,能发现有潜力的作家。他之前担任文艺杂志主编的时候,就发掘了不少人才……”

接着,浜中列举了两三位二战后声名显赫的作家,说他们都受到了武田主编的提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也能得到主编赏识,就会出人头地。这是极其诱人的鼓动。

“贵社的社长到底是何方神圣?”伊濑问。

“社长名叫奈良林保,六十三四岁,但三年前还完全没有出版经验。”浜中答道。

“就是说,基本是个门外汉?”

“唔,可以这么说。”

“既然是门外汉,为何会来挑战不熟悉的领域?”

“因为有钱吧。人如果有了钱,就会到处找点乐子。”

“那这位奈良林社长以前是做什么生意的?”

“他之前做股票,在不景气的行情到来前抽身,买入了大量土地。现在还经营一家名叫‘奈良林产业’的地产公司。他之前购买的土地有一部分在青山,因为道路建设卖了相当高的价钱,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也听说青山那边的土地很值钱。这么看,他肯定有一大片土地吧?”

“好像有两千坪【16】。他是从股票市场高位抽身后,拿钱去投资地产的,所以才能一口气买那么多地。人走起运来真是挡也挡不住呀。没过多久,那块地就由于东京奥运会的缘故改建公路了。”

“这么说,他是为了把赚来的钱花出去才来做旅行杂志的咯?这世上真是无奇不有啊。不过,做杂志倒是比某些无聊的爱好高级多了……”

“奈良林先生在做股票时就十分向往出版行业。他本人在古典美术方面有比较深的钻研,起先打算做美术杂志,但那很可能亏损——成本高,发行数量也有限。而旅行杂志很受欢迎,即使在里面加入与古典美术相关的内容也无可厚非,所以他才下定决心出版这本杂志。”

“原来如此。”伊濑终于明白,为什么《草枕》上会有那么多文章讲述奈良和京都附近寺庙里的古艺术品。在冰冷的商业战场摸爬滚打太久的人,会被艺术的世界所吸引也是可以理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