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3/5页)

“像我们这样的小出版社,如果这点优待都没有,那就更没竞争力了。”浜中苦笑道。

伊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支票,上面写着约定好的稿费金额。“真是怪不好意思的。”

旅行的费用就是由出版社全额承担的,虽然本就理所应当,但现在又这么早支付稿费,伊濑觉得待遇有点过于优厚了。不过,诚如浜中所言,小出版社也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博取作者的信任。

浜中接过伊濑写的收据,连忙说:“老师,那起凶杀案有新进展了。”

“哦?找到尸体了?木津温泉那边通知你了?”伊濑提高嗓门道。

“报社寄来了剪报。不过还是没有发现尸体。”

“写的是什么?”伊濑失望道。

“唔,请您自己读读。”浜中从笔记本中抽出一小张剪报。

十八日白天,农夫河合次郎前往木津村附近挖山药,在杂草下发现一块木板。挖出一看,那木板长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上面用墨笔写着“第二海龙丸”的字样。河合想起此地是不久前“匿名信凶杀案”的现场,说不定这木板与案件有什么关系,于是向当地警察署报案。

本报记者在警察署看到,那块橡木板厚仅一厘米,估计是木船的碎片,看上去相当老旧。船名似乎是后来写上去的,不知是不是恶作剧。警方对附近的渔港进行调查后,没有发现名为“第二海龙丸”的船只。警方暂时认定,这与“匿名信凶杀案”没有关联。

伊濑念完,将剪报扔在浜中面前:“可笑。只有乡下的报纸才会对这种事大书特书吧。”

“城里的报纸也会报道。毕竟,山野里可能埋有凶杀案的尸体,这种新闻比较有噱头。”浜中答道,小心翼翼地将剪报放进笔记本。

“那应该是某人的恶作剧吧,你没有发现可笑之处吗?山里的凶案现场发现船上的木板,这根本就说不通,难道还把船开到山上不成?”

“是讽喻搜查举步维艰吗?”

“大张旗鼓地折腾半天,结果只找到一块木板,难道不好笑吗?”

“话虽如此,但是,老师,如果这跟找不到尸体的凶杀案扯上关系,那就有趣了。可惜乡下的警察不会有那么大的好奇心。”

“任谁来看,都会觉得是恶作剧。城里的警察也不会关心的。那张用片假名写给警察的明信片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看来您很失望。”

“但我还是要忠实地将这些情况写进稿子里。结果真的很令人扫兴。要不,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删掉吧,现在还来得及。”

“算了,还是留着吧。文章要有看点才好。如果只有浦岛和羽衣传说,那就太无聊了。”浜中边穿鞋子边回头说,“老师,那说定了,下个月月初,咱们就去三保松原。之前还希望您同主编见一面。”

“当然,荣幸之至。我正想跟他好好谈谈呢。”

“那到时候我再联系您。再见。”浜中没有用鞋拔,趿着鞋径直就出去了。

一直回避一旁的妻子走了出来,接过伊濑递过来的支票看了一眼:“发得真早啊。”随后她瞪圆了眼睛,“这是迄今为止最多的一笔稿费了。杂志社真的会让你写连载吗?”

“他们连下次采风的地点都安排好了。看来,至少可以连载半年。”

“太好了!”妻子松了口气。

五天后,浜中意气风发地来见伊濑:“老师,我是来问您什么时候方便见一见我们主编的。”

“什么时候都可以。”

“那后天在银座的这个地方怎么样?”浜中说的地点是一家名为“鸟锅”的小饭馆。

“可以。请告诉主编,我届时定会赴约。”伊濑将地点、时间记在笔记本上。

“老师,样刊刚到手,我也带来了。所谓样刊,是在正式印刷之前先试印的样品,墨色还没有调整。”

“快给我看看。”这是伊濑第一次写连载,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看。浜中只拿来了印有伊濑的稿子的那几页。

伊濑细致地查看着样刊上的文字。虽然是自己写的东西,但印出来之后,他又发现了许多不完善之处。这个地方这样写就好了,那个地方再简略点就好了——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一一浮现。不过整体而言不算太糟。

看到最后,伊濑的视线落在一段小字上,那是“编辑部注”:

正文中讲述了一桩发生在丹后木津温泉附近的凶杀案。后来,根据当地警察署的调查,现场周边的山林中发现了一块写有“第二海龙丸”字样的木船碎片。发现者称,木板的大部分都埋在土中。警察署认为这与凶杀案没有关联。令人遗憾的是,到本刊截稿时为止,现场都没有找到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