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10页)

达拉斯的圆丘草坪

但有件事毫无争议。这位杀手从最初的几次暗杀任务中获得了为数可观的利润,并用这些钱建构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效率之高,就连通用汽车公司的营运分析师都艳羡不已。它把资本主义的效率发挥到极致,成员的恐惧心理创造出等量的忠诚,而报酬的高低也和任务执行的成果成正比。背叛会导致立即的后果——死亡。但另一方面,成功执行任务也会得到立即的回报——丰厚的奖金和数额庞大的津贴。整个组织的各个层面似乎都有一批精挑细选的主管。但这个有充分根据的传闻会让人立刻联想到一个问题:最开始的资金是哪来的?哪些人是他最初的牺牲品?

最常引发众人揣测的是十三年前发生在美国达拉斯的一个案子。长久以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引发了无数争议。当时,距离车队三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片圆丘状的草坪,草坪后面冒出了一阵烟。然而,针对这一点,始终没人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有一台摄影机拍到了那阵烟,有两辆警用摩托车上的无线电接收到奇怪的声音,然而,现场并没有发现弹壳或是脚印。当时,圆丘草坪所有相关的情报都被认定和本案毫无关联,所以联邦调查局在达拉斯调查时,都剔除了这些情报,并没有把它们纳入华伦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这些情报提供自一个旁观的路人,名叫KM赖特,住在北达拉斯。他在接受审讯时,提出了以下的证词:

“才怪,当时惟一一个站在附近的兔崽子是‘破麻布比利’,而且那个老家伙距离那地方至少有好几百米远。”

他提到的“比利”是个上了年纪的流浪汉,经常在观光客常去的地方闲晃。而“破麻布”的意思是,他喜欢用破破烂烂的麻布把自己的鞋子包起来,以博取游客的同情。根据本刊记者的追踪,赖特的证词从未向社会大众公开。

然而,六个星期前,有位黎巴嫩恐怖分子遭到逮捕。特拉维夫当局对他进行严密审讯时,突破了他的心防。他辩称自己事先被剔除了,并没有参与这项行动,而且,他宣称自己手中握有关于杀手“卡洛斯”的珍贵情报。以色列情报局把审讯的相关资料呈递给了华盛顿当局。本刊派驻华府记者已经取得了该资料的摘要内容。

证词:“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卡洛斯本人在达拉斯。他冒充古巴人,设计奥斯华德,让他成为代罪羔羊。而他是后援人员。整个暗杀行动就是他策划的。”

询问:“你有什么证据?”

证词:“我亲耳听见他说的。当时他的位置就在那个大石块后面的圆丘草坪上,他的步枪上加装了一个接弹壳的网子。”

询问:“我们并没有接到这样的报告,为什么没有人看到他?”

证词:“有人可能看到了他,只不过没人察觉出什么异样。他打扮得像个老人,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大衣,并且用帆布把鞋子包起来,以免留下脚印。”

一名恐怖分子所提供的情报显然不能作为证据,不过,我们也不能永远忽视这样的情报。最重要的是,这些情报牵涉到一名头号杀手,一名全球知名的阴谋分子。在国家陷入危机的重大时刻,这些证词铁一般地证明了杀手介入了这次行动。然而,这些不为人知的证词从未向社会大众公开,也没有被深入调查。我们必须严正地面对这个问题。达拉斯的悲剧牵涉到许多人,那些人后来都死了。“破麻布比利”的命运也和那些人一样。几天后,比利被人发现过量吸毒死亡。众所周知,这个老人长期酗酒,而且喝的都是廉价的劣酒,但从来没人听说过他吸毒。他根本就买不起毒品。

“卡洛斯”是否就是圆丘草坪上的那个神秘杀手?多么轰轰烈烈的杀手生涯起点啊!如果达拉斯的行动真是他一手策划的,那么,究竟有几百万美金流入了他的口袋?这些钱当然足以让他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体系,吸收无数情报贩子和杀手,仿佛一个庞大的企业体系一样。

这个传奇人物已不再只是传说,而是个活生生的存在。卡洛斯的血肉之躯,是一个由无数人的鲜血塑造出来的杀人狂魔。

玛莉把杂志放下,“你说要玩什么游戏?”

“你看完了吗?”杰森本来看着窗外,这时候转过头,看着她。

“看完了。”

“我猜,关于这个事件,各种千奇百怪的说法都有。一大堆理论、推测,甚至还有人画等号。”

“画等号?”

“如果某个地方发生了一件事,结果在另一个地方造成影响,这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某种关系。”

“你的意思是有关联。”玛莉说。

“也可以说是关联。那些事情都有关联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