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耳语娃娃 第十三章 肢解娃娃(第2/5页)



  “那么,文森特的书稿究竟去了哪儿?”

  “哪儿也没去,换句话说,那部书稿只存在于文森特的心里,而从不曾被写出来。书稿失窃,有人模仿杀人,仅仅是文森特心里的一种合理化假想。他记不清自己干了些什么,但他知道那些事情发生过,所以,他以为那是一个窃贼所为。”

  “假冒的指纹又是怎么回事呢?”

  “指纹是他自己留下的。”

  “这算是自首吗?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赛斯昨天说过的一句话很有趣,他问我,是否相信魔鬼的存在,我说不,而他相信。他说魔鬼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某人在外面悠闲地散步,然后魔鬼就从草丛中跳出来,一下子依附在那人身上。幻觉就如同魔鬼,是一种缓慢的、渐进的腐蚀过程。在文森特刚刚产生幻觉的时候,他明确地知道那是幻觉,而且试图寻求医治。当然,他本人就是心理学者,同时,也因为自己的身份,不愿意再给自己增加丑闻了。所以,他可能秘密求助了一些可依赖的朋友。赛斯昨晚从他的面部迟缓中瞧出了端倪,那是用药至少一年以上才能产生的面部反应。所以这标志着文森特至少在一年前还求助过医生,但是没有效果,大约两年前,他的幻觉出现频率和强度都大大增加了。她开始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开始对她言听计从。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钱,不是权,更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不厌其烦的耳边细语。没有人能敌得过这东西,他的抵抗意识,可能在三年间被消耗殆尽。于是,两年前,他走出了最后的一步棋,文森特预示到自己可能犯罪,因而便提前进行准备。他留下自己的指纹,附在可能使用的凶器上,利用他最后的一丝清醒,希望在犯案之后立刻被警方抓住。然后,随后被幻觉控制的他,将计就计。”

  “这话怎么解释呢?双重人格?”

  “不,没有双重人格,那东西至今在医学上也未被证明过,另外,所谓的双重人格也是交替出现的,控制身体的只有一种人格,而另一种人格不可能知道他做了些什么。精神分裂则不同,他分裂出的幻觉,同样是文森特自己。他当然知道自己留下了指纹证据,因此将计就计,把自己的手指划伤,让伤痛快覆盖在指纹上,因而留下了新的破损指纹。我敢打赌,即使我没有发现指纹的秘密,即使汉考克还活着,狡猾的被控制的文森特会在最关键的时候——也就是那件证物被呈上来的时候,自己揭露这个秘密的。

  “文森特在进行了最后一步反抗之后,便完全听命于幻觉。他为她找到了住处,为她寻找礼物。但这些都需要钱。要么是幻觉部分,要么是他被控制的部分,想到了一个聪明的主意。为了不引起怀疑,他得合理地从帐户中划出一笔钱来。于是,他去购买了两件同一款式的貂绒大衣,价格不菲,刷卡付费;而后,去退货,把它们折换成现金,这其实也是最简单的洗钱方式。我们被误导了,认为汉考克的分析也有道理,他把衣服赠送给被害人。而赛斯总觉得其中包含文章,便去商场作了核实。文森特有了现金,便请人作画,装点房间。利用他的读者也花不了多少钱,另外,他能得到他需要的药剂,并学会爆破制造的理论。他把自己的汽车藏起来,作案后就改变一种颜色。可以说,他的汽车就是流动的杀人空间。从犯罪动机上来说,文森特是个机会主义者,凡是接近他的人,都可以当做目标。他进行活体切割,是为了保证礼物的新鲜程度。礼物腐败,他就再去狩猎。玛格丽特是唯一的例外,赛斯觉得在杀她的时候,文森特犹豫过。所以,他没有房间里下手,也留下了各种痕迹。可惜最后,幻觉还是占了上风,他的车子就依靠在附近,他取出工具,干掉了她。”

  “嗯,最后一个问题,”琳达忽然想起来,“那么,尸体找回来的腿部,都有一个小小的缺憾——脚指甲被取走了,这是为什么?”

  “我不知道,”杨克回答得挺干脆,“可以说,在这个疯疯癫癫的案子中,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同几年前认识赛斯时的那个案子截然相反,”他翻腕看看手表,“我们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赛斯,让他自己给出一个答案呢?”

  ……

  “我的儿子……”雷那德·布莱恩教授欲言又止。

  赛斯·沃勒靠在床上,他的左手腕缠了一圈又一圈的绷带,比右臂短一截。

  他的左手,头一天晚上留在电锯边上了,他对此并不后悔,所而觉得很轻松。也许他只是救了一个杀人犯的性命,但至少凯瑟琳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