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2/5页)

丸茂如此说着,并环顾了一圈众人的表情。我与他有了眼神的交汇,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已经在不由自主地微微点头了。

只有平先生一个人坚持反驳。

“那么,退一万步讲,就算我承认需要有人担任侦探角色,或者说指挥的人,也没人请你去做啊!”

平先生和丸茂先生又吵了起来,我有些心不在焉,呆呆地站在原地。虽然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却无法从外界获得一丁点感官信息。

此时惊愕的感觉终于消散,大脑也终于清楚地认识到了现在的状况,我却感到不寒而栗。这次,我是所有人中第一个到达别墅的。其实我昨天晚上就住在这里。而且昨晚我跟鞠子二人围绕着男性和工作的事情一直聊到了天亮。然而现在,鞠子死在了我面前——就在我回过神来的时候,丸茂先生也恰好说出了决定性的发言。

“适可而止吧。杀害鞠子的凶手就是你吧?”

平先生的面色陡然一变。糟糕了。平常很有男子气概、值得依赖的平先生,有一个缺点。

那就是,性格特别急躁——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试试!”

不出所料,平先生大吼起来。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

顺便一提,刚才关于动物行为学家的话题,还有后续。

这种二十个个体中只存在一个的、拥有领导才能的稀有个体,若因不得志或出于某些外因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才能,进而被长时间搁置的话,又会发生什么呢?

他会改变自身的领导才能,温顺地成为一个被领导的个体吗?

当然,根据个体的不同,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具有越高智慧的动物,拒绝妥协的倾向就越强烈。

比如说,同学校同年级中,有两位受欢迎程度几乎相同且都具有领导素质的学生。两人都秀丽端庄、运动万能,成绩也是互争第一的程度,两人之间的竞争意识自然会很强烈。

在这种漫画里才会出现的设定下,如果真是漫画的话,两人会表面持续对立,同时又在不知不觉间结下深厚的友谊。比如在棒球队中分别担任投手和捕手,一边说着对方的坏话,一边在危急时刻拼命地互相帮助,终于在紧张刺激的甲子园比赛中夺得冠军。然而,现实生活必然不会同漫画一样。不仅不会出现双雄并立的情况,还会像“宁为鸡口,毋为牛后”这句古语所说的那样,如果其中一人当上了学生会会长,那另一个人自然会成为反主流集团的领导者。反正不可能甘居人下,成为副会长。

放在学校里的话,没当上会长的大概会与学生会产生诸多纠纷,搞砸一两个学校的活动,不过最多也就到这种程度了吧。

但要是在现实社会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是的,实际上,相比普通人来说,这种人有更高的概率突然做出反社会的行为。有反社会倾向的犯罪者中,拥有高学历、属于社会上层人士的人群比例,高到令人吃惊,这一点已经有数据证明了。

我悄悄地看向满脸通红、正激动地吼叫着的平先生的侧脸。

平先生从走上楼梯到呼喊众人之间,有一段奇怪的时间间隔,丸茂先生刚才提出来了。我虽然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但清楚地听到了那句话。

而且在我看来,对于这一点,平先生是无法给出让人满意的解释的。虽然他也为自己辩解了,还主张丸茂先生是凶手,但却有种迫不得已的感觉。看来,他的确隐瞒了一些什么。

难道说……难道说是平先生把鞠子给……

“哎呀!竟然,竟然!就在刚刚三泽先生主张沙耶加是凶手之后,后续文章竟然就以沙耶加作为视角人物了!简直就像在一旁听到了三泽先生的解答,然后故意使坏心眼似的!哈哈……哈哈哈。”

“到目前为止,视角人物更换了很多次呢。”

“不仅如此,还以不同的视角描述同样的场景。”

“同样的场景,变换视角后,对事情——或者说是事物的看法,差别竟然这么大呀!”

“让我想起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了呢。这是一部描写被称为‘现实’或‘真相’的事物的危险性,反映出本来应该是唯一的真相,却会根据讲述之人不同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的杰出作品。

“这篇《竹林中》,又被著名导演黑泽明于一九五〇年拍成电影,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并被授予金狮奖。更是在一九八二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五十周年,从过去历代获奖作品中选出一部最优作品这一纪念活动中,不负众望地当选。黑泽明导演还荣获过金狮奖终身成就奖。不过这部电影不知为何是以芥川的另一部短篇命名的,叫《罗生门》。作为小说,《竹林中》对此后小说界的影响亦可谓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