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本格推理的胜负手(第2/3页)

回到《镜狱岛事件》,时晨在文中一直在暗示“镜狱岛其实是两座岛”这个真相,所谓的“镜狱岛”,小说一开头引用的“镜地狱”只是其中一层含义,另一层就是就“镜像岛屿”。但这些伏线最终没有,或者说不能放到正文的解答中,如果读完后忽略了,也是一个小遗憾。相反,如果又回头想到了那些忽隐忽现的伏线,仿佛能看到那些铅字下面作者在贱贱地笑着。

首先比较明显的是手记女主角的英文名——Alice,来自于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童话《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有趣的是,《爱丽丝镜中奇遇记》(Alice in Wonderland: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关于爱丽丝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名为《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在时晨《黑曜馆事件》开头,曾经引述过该小说的文字,不知是作者刻意为之,还是巧合),暗示Alice和童话女主角一样身处于镜中,不仅所处环境是镜像的,连自己这个人,都有“二重身”。

文章开头,薛飞给韩晋的信中,写到盎菲斯比纳岛(Amphisbaena)这个典故。且不论故事的真伪,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名字?我也是太无聊,查了一下,发现Amphisbaena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怪物,它有两个头,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前行。这也预示着这个故事是从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二重建筑”诡计日本推理作家也用过,比较著名的是岛田庄司的《XX》和绫辻行人的《XXX》,而这两本书,时晨也都写进了文中,算是个小小的彩蛋。另外,在陈爝和韩晋温馨的小窝中,韩晋曾经随手指了书堆里一本书问陈爝,这本书研究的是“卡拉比猜想”。这个猜想比较深奥,我看了半天也只看懂里面的“镜像对称”四个字。

“郭宗义的桌上,放置着一本美国作家山姆·斯卡德(Samuel Scudder)创作的最新古典推理小说《死神的重量》。”

这里包含了两个伏线,这位美国作家也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山姆·斯卡德这个名字是DC漫画中的一个反派,绰号是“镜像大师”。而《死神的重量》是时晨在杂志上发表过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中的密室诡计和对称有关。说到这里,读者诸君就没必要去杂志找这篇小说看了。

谢力曾经说了一句“去一下那边”,当时没有解释“那边”指代的是哪里,当时我还以为是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呢。

南溟精神病是由一个叫“班宁顿集团”的企业所控,埃勒里·奎因是著名的两个作家共用一个笔名,其中一人的名字就叫曼弗雷德·班宁顿·李。

……

此外可能还有更多暗示“二重岛”的伏线,但我眼睛已经瞎了。就把乐趣留给读者们吧!

叙述

我们再来谈谈这部小说的叙述和故事。

先说文笔。推理小说有出众的文笔当然更好,如果稍逊也无妨,毕竟是类型文学,看点不在这里。与此相比,我更重视作者足以把故事讲完的文字能力,以及整个逻辑的完整性。文笔,可以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但在完成它讲故事的任务前提下,无需对这一部分过多要求。当然,我并非在为这部小说的文字开脱,相反,我认为比之作者之前的作品,《镜狱岛事件》有了很大的进步。

《镜狱岛事件》在文字叙述上,保持了一贯的平铺直叙,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渲染,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时晨依然在这个上面有进步,因为他让故事饱满了起来。这是比较讨巧的写法,用曲折的情节,将故事带到最终的解答,而不是尴尬地憋名言名句,那不是他所长。

之前的时晨,作品遵循着本格推理“案发——调查——调查——侦探憋住——调查——破案”的结构。

在这部作品中,变成了“怎么回事——案发——什么情况——调查——要完要完——调查——我的天哪——侦探憋住——不许憋我们摊上事了——破案”的结构,能不能一口气读完,只取决于读者气息有多长了。

时晨笔下的侦探陈爝,有两个自古以来大侦探的常见病:一个是什么都懂,明明只是个数学家,却连医学方面的知识都知道;另一个是喜欢憋住不说,不等到最后一块拼图拼上,就不解答。其实大家都玩过拼图,别说缺一块了,缺十块都不影响你看图案啊!

主人公的性格不可能说变就变,于是《镜狱岛事件》用了第二条线的主人公Alice,让她在故事中段的时候,就预先点燃一个爆点:她是唐薇!这“一部分真相”在这个地方爆出,就是设置给读者的一个钩子,看似揭晓了什么,实则谜团更重了。

另外,说一下陈爝和韩晋的互动。在陈爝初次登场的《黑曜馆事件》中,这位侦探的一切行为都是一个标准的“神探”,有独特的气场,不与任何人过从甚密,履历里只有天才的光辉,动不动就蹲在地上像个神经病一样写符号,他对整起事件的作用就是一把刀,扎进去,剖开来,完成任务。而韩晋这个助手,自始至终是个旁观者,和读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