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X档案(第5/15页)

那为什么又风险更大呢?

试想,如果那个“忠心”的属下帮你去做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当然,你敢让他去做事,就代表那个人不傻,你不能派个傻子去买毒药。而不傻的人,当然知道你需要私下里买毒药,将会用来做什么。那好,等他帮你办妥之后,形势就完全变了,主谋者和实施者的上下级关系也可能完全变了。因为但凡是个不傻的人,就能明白,只要在办事的过程中留下证据,然后要挟你,那么他将永远成为你的主子,你费尽心血得来的一切,其实都归了这个人,你反而成了他掌握之中的可怜马仔和傀儡。

林念祖当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一定不会冒险找一个人或亲自去黑市,购买到足够完成目的而需要使用的毒药剂量。

矿业和电镀,是作为一个老警察都能推理的,而第三项——捕鱼,就是倪大龙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得出的判断。

用氰化钾捕鱼,也就是俗话说的毒鱼,在倪大龙所办过的与氰化物有关的十桩案件中有三件。

这三件案件中,其一是凶手违法毒鱼,并私自摆摊出售,引发了购买食用者一家三口二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其二,是由于凶手毒鱼造成了事实上的水源投毒行为,造成了下游村落一位老年农民夫妇饮毒水而亡。其三,毒鱼者自食其果。由于无知,该凶手丝毫不认为毒药可以对人身造成伤害,兴冲冲地将毒死的鱼拿回家煮着吃,结果他老婆孩子双亡,而他却因吃饭前先拉了泡屎而幸免于难,待他回到饭桌前,发现老婆孩子都死绝了。

安力为选择倪大龙是对的。如果不是对氰化物具有丰富的经验,一般的刑警恐怕很难把荣府毒杀案和这些很愚昧很可笑的低级投毒案联系在一起做比较。

只有倪大龙,因为他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林念祖不敢去黑市购买氰化物,但有可能会在某个偏僻小山村里,从一个毒鱼的渔夫手里购买。

黑市是警方的重点盘查对象,如果他在黑市上购买,被查出来只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如果从一个不起眼的渔夫手里购买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警察可能这辈子也查不到那个渔夫。

即使查到了,一个小小的渔夫又怎么可能因为有一个游客曾经向他购买过那么一点点毒鱼的药,就牢牢记住这个人呢?这个人只是个游客,因为同样想毒鱼,所以买了点毒鱼的药,没有什么让人奇怪的呀!况且,毒鱼需要使用的剂量是比较大的,只有在河水中制造出了一定的毒物浓度,鱼才会死,相比之下,毒死人需要的量看起来实在是九牛一毛。因此,有人买了那一点只够毒死老鼠的药,就更没啥奇怪的了。在有些农村,直到现在还使用氰化物来毒杀老鼠。

什么都不奇怪的。

在用卖毒物赚的钱买来一斤土烧酒和几个小菜进行“光盘行动”之后,渔夫会把这件小事忘得干干净净。

林念祖为什么会想到这种独特的方式呢?

可能是偶然。兴许在一次野外旅行摄影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这个毒鱼的渔夫,也或许是别的偶然。

像矿业和电镀那样的规律性毒物来源,只要是一个称职的刑警,都能通过自己的合理推理来看出端倪,但毒鱼,就只能是拥有相同经验的刑警才会得出的特殊结论。

当然,调查毒鱼的力量投入非常大,倪大龙还是打算和小郑一起,从排查前两项开始。

倪大龙没有和别的刑警一样,去商务厅、工商局进行调查,只是抬腿出门,摁下电梯按钮,上了七楼,径直来到了同属公安厅的经济侦查处(简称经侦处)。

经侦处的牛一鸣是他的同学。两人都是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的,关系倍儿铁。毕业之后,他们都没有从事商业贸易工作,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公安系统。多年来,他俩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情。

对于倪大龙和小郑的到来,牛一鸣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虽然关系特铁,但因为大龙是一线实干的刑警,不可能有经侦处警察那么多坐办公室的时间。两个人每年实际见面聊天吃饭喝酒的次数本也不多。

落座之后,倪大龙没有时间客套寒暄,便向牛一鸣说明了来意。

“你还真来对地方了。来我这儿,比跑商务厅、工商局、税务局去调查管用多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泰钢构的下属子公司,叫作金海金属钣金厂。钣金工厂,电镀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你懂的。”

“这个我懂。”

“另外,我记得荣家好像有一个金矿的开采权……”

“哦?真的?确定是金矿吗?”

“稍等。你们先喝口茶,我在电脑里找一下,应该有这方面的记录。”

牛一鸣飞快而有节奏地移动鼠标,神色轻松,却又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