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保坂仁史篇(第6/65页)

“看来只好自己开发抄纸的机器了。”

“怎么做?”

“那是今后的课题了。不过,总之白水印要做得比周围薄,反过来黑水印要比周围厚就是了。道理上就是这么简单,总会有法子的吧。”

老头说完,瞅着我,

“拜托了,仁史。”

“哎,什么?”

冷不防被老头这么一说,我不禁呆住了,只呆愣愣地看着他。

“没问题吧。像我这么一大把年纪的老头,哪懂什么机械上的事呢。你以为我把你物色来是干什么的呢。”

老头很有些霸道地说。

旁边的幸绪啪地拍了下我的肩膀。

“一切全靠你了,仁史。”

“列位看官,我这儿拿出的正是我跟幸绪的试制品。”

老头站在书桌前,手里拿着张光亮亮的假钞,用说书先生的口吻说道。

在黄瑞香秘密栽培林里吃过幸绪做的三明治午餐后,我们结束了徒步旅行,又回到了老头的公寓。有关印刷和假钞的授课换了个地方又开始了。

“你再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还要搞什么呀?都现在了。我一面想着,一面接过老头递来的放大镜,逐点观察那张假币。

“怎么样,很吃惊吧?”

“什么呀?”

我这么一反问,幸绪沮丧地聋拉下肩膀。

“啊——昨天教你的都忘光了呀。不是说了嘛,这张钞票是用我家的offset式印刷机印的,平版印刷的浓淡是怎么搞出来的?”

拜这位初中二年级的小鬼之教诲,我总算看到了事实。

我又一次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起那张假币。

平版印刷的浓淡是靠那些网点的大小表现出来的。然而,不知为何,在这张钞票上不管怎么看,都发现不了一个网点。

钞票上的肖像画,原本就是用细线和点描表现出来的,所以那里有些小点这也不足为奇。但是底儿和票额文字等等地方,却全都不是小点的集合,而只是一根根的细线。我的脑子都要乱成一团糟了。

“这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网点呢?”

老头诡秘地笑着,举起食指。

“第一点提示,再重新考虑一下为什么必须要网点呢。”

你再怎么说,我也只有昨天学到的那一丁点知识。别再存心给我出难题了。

嗯——平版印刷,正因为原版是平平的,确实只能够均一地涂抹油墨……所以……

幸绪好像看不下去我抱头苦想的样子,用右手冲我比划了个“V”手势。

“第二点提示。一万元面额的票子上有几种颜色来?”

这不就OK了。我还记得,正面是凹版二色,记号是凸版二色,而底儿是平版……

啊——

我拿过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端详起那张offset式印刷机印刷的假钞来。

正是那么回事。这张假钞上,洋红、黄色等基色一概没有使用,每一根线都是用钞票本来的那种淡淡的中间色的油墨印刷的。这么说来……

“是不是每种颜色都制做了一块原版来进行印刷的……”

“唉,你总算明白了。”

“给您添麻烦了吧。”

老头和幸绪抱着胳膊,互相看看点了点头。

“可是,这是怎么……”

我还是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如果使用扫描仪的话,倒可能进行四种基色的分解。难道他们是先把颜色分解了,再用电脑把输入的东西进行合成,一种颜色一种颜色地提取出来的?

但是,我可不相信这么家小印刷公司里会有那种电脑。老头从我手里拿过假钞。

“首先,我们对扫描进的画像进行色调补正,找出最接近各种油墨色的颜色,制做出临时的原版来,正反面都是十五种颜色。但是,因为会出现多余的线,所以接下来我就用手工摹写的方法对比着真钞把多余的线去掉,而只留下一种颜色。接下来再用照相制版的方法印制。这样,网点就一个也不见了,只有线条画的原版就做出来了。”

原来如此。虽说是平版,但要是四种基色均一涂抹的话,就不需要什么网点了,只涂抹上那种颜色就可以了。他们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先粗选一遍,然后再把各种颜色都做出一块临时的原版。这,要花多少功夫啊。

“那么,油墨也一样吗?”

“我们是在对钞票扫描时,先进行一次色调补正,记下最接近真币色彩的颜色分解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