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4页)

回头—看,吞五个男人从田间的小道正向入江身边的大路上走来。

入江象条件反射似的猛地站起来,做出防御的姿势。

走在前面的男人穿着一条宽大的深蓝色的裤子,灰色中式上衣上的纽扣全部解开了。入江一看这男人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才稍微放了心。

“大概是这一带的居民吧。当游击队年纪过人了一点…… 他心里这么想。

对方一发现到入江,好象也吃了一惊,不安地转回头去。

后面的几个人比前头的那个人年纪轻,穿着也简陋。一眼看去,好象是跟随在地主身后的佃农。

老人对其中的一个人小声地说了些什么。于是一个穿短衩、剃光头的汉子走到入江的面前说道:“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把良民证拿出来看看。" 他的话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入江虽然懂中国话、只能勉强听懂大概的意思。

清乡——清净乡里,好象是个很好听的词儿。简单地就是要在在一定的地区内肃清抗日分子,建立安全地带。

因为光靠点与线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因此企图也要保住面。

但是,要维持整个占领地区的面那当然是办不到的,所以指定了某些特定的地区。这样,当然就选中了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区。 .在清乡工作中,要挨户搜查,严格地检查和登记户口,发“良民证”。另外还封锁该地区,使人们不能接触游击地区。身上不带良民证的人,立即逮捕。

入江从口袋中掏出身分证给那汉子看。

“不是这个!要良民证,良民证:”那汉子大声地说。

入江不是中国人,当然不会有什么良民证。大概是那张证明他是研究所研究员的纸片,与对方身上所带的良民证的样子很不一样。

入江感到莫名其妙,把在上海拿到的介绍信,连信封一起送给对方。介绍信是写给驻扎在瑞店庄的守备队长的,去。后面的几个人比前头的那个人年纪轻,穿着也简阻一眼看去,好象是跟随在地主身后的佃农。

老人对其中的一个人小声地说了些什么。于是一个穿短衩、剃光头的汉子走到入江的面前说道:“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把良民证拿出来看看。" 他的话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入江虽然懂中国话、只能勉强听懂大概的意思。

清乡——清净乡里,好象是个很好听的词儿。简单地就是要在在一定的地区内肃清抗日分子,建立安全地带。

因为光靠点与线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因此企图也要保住面。

但是,要维持整个占领地区的面那当然是办不到的,所以指定了某些特定的地区。这样,当然就选中了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区。 .在清乡工作中,要挨户搜查,严格地检查和登记户口,发“良民证”。另外还封锁该地区,使人们不能接触游击地区。身上不带良民证的人,立即逮捕。

入江从口袋中掏出身分证给那汉子看。

“不是这个!要良民证,良民证:”那汉子大声地说。

入江不是中国人,当然不会有什么良民证。大概是那张证明他是研究所研究员的纸片,与对方身上所带的良民证的样子很不一样。

入江感到莫名其妙,把在上海拿到的介绍信,连信封一起送给对方。介绍信是写给驻扎在瑞店庄的守备队长的,信封上写着三宅少尉阁下。

对方好象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显得很为难。看来他不认识字,把从入江手中接过来的信让老人看。

“吻日本大人……”老人一看这信,马上露出一脸笑容,恭恭敬敬地接过信,交还给入江。然后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良民证,让入江看。

‘你好!我,姓刘。“老人用不熟练的日语说:”三宅大人,我的朋友。““到瑞店庄还有多远?”入江嫌麻烦,直接用中国话问道。

“您中国话很好。”老人恭维了两句之后,说道:“还相当远。要不要到我家里去休息一会儿?我家就在那儿。今天还有庙会。”

“是吗?……”入江刚才就感到嗓子发干,想喝点茶。他说:“好吧,那就让我去喝点水吧。”

“请、请。您能光临舍下,我很荣幸。……您稍微等一等,我先办一点事。”

老人回头跟后面的人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当地独特的飞快的方言,入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老人指了指柳树。于是后面的人猫着腰,走到柳树下,仔细认真地揭下贴在树干上的标语。

“上面发过话,一旦发现这样的标语要立即揭下来。”

老人解释说。

老人说他的家很近,其实还要走好一段路程。不过路去玉岭的方向一致,看来不会绕多少路。

老人大概是当地的一个富翁,他家的房子在附近一带的房子中显得最大。房子是一座四合院,灰色的砖墙显得很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