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一六六号的嫌疑犯(第5/5页)

“谢谢你的合作。”大川一边站起来,一边把冶茶喝光。

“还有,这是山村的电视台的电话号码。他是制作第一课,内线是四十五号,我想这时候应该上班了。”冬本奸像看出了刑警们现在要去的地方,也看出这是一种对警方的挑战。

“这小子对自己的不在场证明好像相当有信心。”离开大厦时大川说:“可是电视台的制作人和传播机构的经理,关系密切犹如穿同一条裤子。甚至传闻,各电视台的制作人和导播中,有人拿的是纪久传播的‘薪水’。”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之后,承办的调查人员对传播机构的内幕都有相当的研究,所以大川也听得懂下田的意思。

当演艺传播机构越来越大,势力扩充时,原本出钱的电视台,会反过来拍演艺传播机构的马屁。甚至于传播机构的营业方式,采用的演艺人员,比电视台或节目主体,更受到优待。

尤其对在掌握出名演艺人员方面,和新星传播二分天下的纪久传播而言,乃根据“控制明星的人就能控制演艺界”的“演艺传播力学”,把电视台和各台的导播,控制得犹如自己的“私兵”。

象这样的制作人来做证,其可信度当然很低,或受到压力,协助他完成不在场的证明,也是相当有可能的事情。甚至于有的导播因为反抗纪久传播,马上被换掉,由此可见纪久传播的势力如何强大!在私下被称为“幕后社长”的冬本,在演艺界的发言权力之大也可以想见。

“可是,如果新干线的电话管理员留下记录,那么即使关系密切的制作人所说的话,也有采信的价值。”

大川提出了另一个支持冬本不在场证明的有利因素。即使和电视台的制作人能事先串通好,但新干线内的发话记录也不可能伪造。在支撑不在场证明的支点两端,制作人证言的重量,和回音一六六号上发话记录的份量,形成微妙的平衡关系。

“总之,要和叫山村的制作人见一次面,还有冬本说他在大阪住的旅馆,也要查访一下。”大川说完之后紧闭着嘴,眼睛瞪着半空中。他一定是在视线彼端的空间里,描绘出强敌的形貌。

刑警们决定分成两路,大川到东洋电视台查访制作人山村,下田去清查新干线的电话发话记录。本来原则上是两人一组调查,但他们希望尽快对冬本的叙述展开查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