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从紧闭的门内传出争吵的怒吼。

小玉由利缩起了脖子。她双手抱着许多资料,正好路过《新闻探秘》节目组的办公室门前。快点离开这里……

双脚却自说自话地停了下来。由利四下张望,确认这条堆放着装满器材的纸板箱和橱柜的走廊上空无一人,她移动半步,身体靠近那扇门,屏息静气,听了起来。

“现在怎么能停止采访呢!”

果然是茂木。声音很响,语气咄咄逼人,却依然能保持冷静。这家伙从来都是这样,擅长激怒对方后揪出破绽。

“这叫什么采访?你好好想想,你到底做了什么!非得把没有火星的地方搞得乌烟瘴气,一个初中生已经为此而送了命!”

这副激动的高嗓门,由利比较陌生。是编辑部的部长,还是报道局的局长?也不像《新闻探秘》的首席制片人杉浦,不过他昨天就铁青着脸跟茂木谈过话。

“没有火星?早就有了。你们都看不见吗?”

“你是说举报信吗?这种真假难辨的东西怎么能当作证据!”

他们在说城东第三中学去年底发生的那起初二男生自杀事件。茂木记者亲赴采访,发现该事件有着极浓的谋杀嫌疑,不仅有嫌疑犯,校方还在知情的状态下极力掩盖事实真相。于是一期告发性质的节目应运而生,四月份开学时在电视台播放,至今仍保持着“今后将作后续报道”“希望知情者提供信息”的进攻性姿态。

然而节目播出后,作为嫌疑犯提到的不良少年三人帮——即使未指名道姓,与城东三中有关的人也能马上猜到是谁——带头的那位学生的父亲立刻寄来一封保证邮件(注:一种由邮局保存副本的具有法律文书性质的文件。),声称已着手准备提起名誉损害的诉讼。

作为一名承担总务工作的派遣临时工,由利觉得事态已经非常严重了。但茂木记者拿到保证邮件后,只是哼着鼻子冷笑几声。就算对茂木毫无好感,由利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可见他对采访得来的结论相当有信心。

上次茂木以没有人手为借口,硬拉着由利去采访那位问题父亲,由利看到对方骂骂咧咧还动手打人的模样就怕得要死。茂木记者也挨了揍。有其父必有其子,那儿子本就是个不良少年,弄死一两个懦弱的同学也并不奇怪。由利知道这种想法完全来自个人好恶,并不理性,却还是忍不住这么想。

说不定茂木是对的。即使心有不甘,由利也曾这么想过。

然而,上星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城东三中又死了一名女生,还是“自杀”的柏木卓也的同班同学。这次毫无疑问是事故或自杀,因为有目击者。

而写那封举报信的人,好像就是那名死去的少女。正是这封包含谋杀现场目击证言的举报信,让茂木下了柏木卓也并非自杀的判断。

据说在城东三中,现在也盛传着类似的说法。不仅是学生,连老师们也开始人心惶惶。

当然,校方并没有公开表态。两名学生的死是否有关联,举报人到底是谁,两者都没有明确。对于后者,校方时而说是校外人员的恶意中伤,时而说是学生的恶作剧,言辞飘忽不定,可见他们也相当混乱。他们声称,在节目播出之前,校内既没有发生杀人事件,也不存在嫌疑犯,正是《新闻探秘》引发了这种恐慌。

因此,上司会铁青着脸高声怒骂,完全可以理解。这是起不折不扣的报道事故。

由利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整理邮件是她工作的一部分,节目播出后立刻引发强烈的反响,茂木记者的支持者们发来热情声援的信件和传真,可也有一些对节目的报道方式表示怀疑的声音。

“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在没有明确的物证的状态下,就将初中生当作杀人事件的嫌疑犯来对待,是极为不妥的。”

由利也知道,与以前茂木记者揭露过的,真正的校方隐瞒事实的事件相比,其他电视台对于这次报道的反应相当冷淡。

这次搞砸了吧?

这里叽叽喳喳,那里嘀嘀咕咕,大家都在担心事情的发展。还是不作后续报道,装死等待事态自然平息为好……

“这时放弃的话,死去的孩子就太冤了。”茂木记者一如既往地展开雄辩,“我要继续采访下去,无法证明浅井松子是自杀的,说不定她是被人封口的。”

“你到底想干什么!”对方的声音都变了调,“你睁开眼睛看看现实!你以为这是推理剧吗?”

推理剧?由利微微苦笑着。茂木记者的推测确实很有戏剧性。学校的老师就算怕事,也不会为了逃避责任去封学生的口。或许茂木认为,大出俊次他们杀死柏木卓也后又杀了浅井松子?那些人的品行确实有问题,但他真的相信初三学生会做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