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青史(第2/3页)

罗生道:“娘子教训得是。”

他抬头往上看去,见那位卓大哥还在石壁上凿字,竟是一个个正楷的“正”字,每列十个,已经凿了九列,新旧不一,前后像是间隔很久。前七列的字中填了墨,中间的未填墨但已陈旧,只有最末的两个是今日新凿上去的。

他不禁疑道:“卓大哥这是在刻什么?为何百来个字都是同一个?”

卓大嫂莞尔一笑,似有些无奈:“山中与世隔绝,不知今夕何夕,只好自己刻度记日。”

书生心想:凿石记日,这办法也够奇特的,用纸笔记岂不更方便?又问:“为何有的填墨,有的空白?”

卓大嫂道:“过一日便填一笔。”

那没填的难道是将来?

书生心中疑惑,但没有问出口,抬头数了数石壁上填了墨的“正”字:“三百一十四……小生斗胆猜一猜,这日期是贤伉俪结缘之日开始记的吧?”

卓大嫂微赧:“确是如此。”她低着头,目光落在翻开的书页上,笑容慢慢隐去了。

罗生顺着她视线看去,只看到第一行写着“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风便把书页吹乱了。

夜里菡玉等罗生睡熟了,才悄悄进他房内把书箱搬到厅堂,就着油灯找出其中一册,连翻了三遍,也没找到她想看的内容。

她正自疑惑,身后忽然有人道:“不在这里。”

菡玉吓了一跳,连忙把手里的书合上。不料这册封皮掉了,第一页就是内里的正文,合上之后正看到抬头的大字:“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奸臣”。

她尴尬地一笑,把这一册塞进成堆的书卷里。

“你倒是看得起我,可惜我道行还是不如李林甫,不够格进奸臣传。”他翻出另外一册来,“只能沾贵妃妹子的光,算个外戚。”

菡玉低头把外戚传草草翻了一遍:“比之刘昫、张昭远,言辞倒是更尖刻了。”

他挑了挑眉:“是吗?‘自任不疑,盛气骄愎’,我倒是觉得很贴切。”

“都很贴切?”

他眼角余光扫过书页,看她手指正放在“自台禁还,趣虢国第……居同第,出骈骑,相调笑,施施若禽兽然”那几行上。

他看着她,目光便有了几分深意:“贴不贴切,你自己知道。”

她被他看得垂下眼,将书收进书箱里:“科举三年一试,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可别因为一点意外小伤耽误了。今晚得上山采些草药去。”

他抬头看了看窗外:“今晚没月亮,你看不清的。”

“看不清打个灯笼就是了,再不济也可以采回来再辨识。不管你肯不肯帮忙,我都不会再加了。”

他从背后拥住她,恼怒地在她颈中咬了一口:“你就这么不愿意跟我多厮守些时日?什么时候你才能主动往石碑上加个字?”

菡玉任他拥着,歪着头想了想:“卓兄,你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没有冥使来索我们?”

“谁知道呢,也许是安史之乱死了太多人,忙中错漏了。”他埋首在她颈间,心不在焉地回答。

三日之后,罗生的腿伤已经愈合,行走无碍,便向卓月夫妇告别,继续赶往衡州参加解试。临行前,他把书箱里那五十多卷零散的唐书列传留下赠予菡玉。

“卓大嫂,实不相瞒,这些不是前晋刘昫编撰的唐书,而是当朝宋景文公、欧阳文忠公新修,问世仅十余年,国子监的学生看了之后偷偷誊抄下来,辗转流传为小生所得。我留着也无用处,不如送给贤伉俪更有意义,也算我对二位的一点报答。”

菡玉微笑致谢。

罗生走到门口,回头望了一眼山壁上行列齐整的“正”字,问:“卓大哥,这些字真的是一笔代表一天么?”

卓月冷冷地看他一眼,不予回答。

罗生凑近他小声道:“她如果不愿意,这石壁上就不会有近百个字。”

“还用你说?”他终于开了金口,语带鄙夷,“我早就知道。”

书生粲然一笑:“那就祝卓大哥和大嫂永结同心、百年……不,千年好合。”他又望了一眼刻满正字的石壁,大笑而去。

五钱?五天?

他终于明白了那天被救起时两人的讨价还价。

——五年,一刻也不能少。

一直等罗生走远看不见影了,菡玉才把那五十多卷史册搬回屋内,一一收进箱中。拿到那卷外戚传时,她还是忍不住打开,仔细看了一遍。

数百年过去了,许多往事都已遗忘,她甚至不太记得风华绝代的贵妃长得何种模样,但看到“马嵬”两个字,看到“或射中其頞,杀之,争啖其肉且尽,枭首以徇”时,心中依然翻腾有如昨日。

百年,或许还不够长。

她微微叹息,合上书册。正要放入箱中,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又打开一看,在那页末尾的间隙中,赫然用细狼毫写了一行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