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青史

安史八年战乱,曾经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地方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回纥吐蕃轮番入侵,战乱不断国无宁日。直至两百年后赵宋之世,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南征北伐平定四方,天下才又回复统一安定。

宋熙宁九年秋,衡州之南山中。

“卓兄,这里有个废弃的陷阱,有人掉进去了。”

跌入陷阱两天一夜、右腿被捕兽夹夹伤的书生已经奄奄一息,这声年轻女子的清朗嗓音传入他耳中便如天籁神音一般。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想张嘴大声呼救,无奈喉咙干渴似火,发不出半点声响。

一个男人冷声应道:“陷阱?谁这么大胆在咱们家附近设陷阱?”

书生胸口一滞。这位姓卓的兄台,“这里有陷阱”不是重点,“有人掉进去了”才是重点好不好?

女子道:“先把人救上来再说。”一边悉悉索索地开始找工具。

男人却没动,似乎还带着点幸灾乐祸的口气:“他胖得跟个石磙似的,你一个人拉不动。”

沉默了片刻,女子无可奈何地问:“要多少你才肯帮忙?”

男子笑道:“五钱。”

女子却犹豫道:“太多了,三钱如何?”

三钱,他的命只值三文钱,还带砍价的!

书生摸着腰间的钱袋,欲哭无泪。

“你知道我向来说一不二的。五钱,一颗也不能少,不然你就等着看他烂在坑底好了。”男人说罢转身欲走。

女子忙道:“五钱就五钱。快过来帮忙。”

书生昏昏沉沉,也不知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倏地一下就把他从坑底抬了上来,又毫不客气地扔在地下。

他痛得差点晕厥过去,就听那女子道:“哎!小心!你怎么就这样把他扔地上?”

男子哼道:“你不是说把人救上来再说?现在已经救上来了。”

女子无奈道:“他伤得很重,家里还有一点伤药,得赶紧带他回去。”

“我只负责把他从坑底救上来,带回家那得另算——再加五钱。”

书生脑袋一歪,放任自己晕了过去。

书生再度醒来时,已是躺在木屋的竹榻上,受伤的右腿也已上药包扎。屋内陈设简陋,与一般的山乡住户并无区别,只是窗户上都挂着厚实的帘子,白日里也遮得屋内昏暗不明。

他一瘸一拐地下了地,走出屋门一看,明明是开阔的山谷,屋主却非要把房子建在背阴面,不得不说有些奇怪。

日已黄昏,秋风舒爽,迎风送来清脆的金石相击声。屋旁一块丈余见圆的巨石,依着山势斜跃而上,一名黑衣男子正在上方陡峭处凿石。下方平坦处有一女子,也是灰黑服色,正背对着他往石头上晾晒书册,想必就是救他的那一男一女。

书生定睛一看,女子翻晒的可不就是他的书箱,心中大叫不好,连忙跑过去拾起书箱一看,箱内书册已经全被她翻出来铺在地上了。风吹得书页哗哗作响,封皮扉页上斗大的字好不扎眼。

女子站起身,落落大方地微笑道:“郎君醒啦,伤口可还疼痛?”

书生脸色微红,低头谢道:“已无大碍了,承蒙二位……呃……”偷偷瞥了两眼面前的美貌的小娘子和不远处专心致志凿石头对他不理不睬的中年男人,心下暗暗猜度这两人到底是何关系。

女子指了指凿石男子道:“外子姓卓。”

竟然是夫妻。书生略有些失望:“多谢卓大哥、卓……大嫂救命之恩。小生姓罗,祖籍常宁,现居湘潭。”

卓大嫂道:“郎君此行是要去应试赶考么?”

罗生道:“正是要回衡州参加下月的解试,为节省时日就从山中抄近路,不想失足落入猎人陷阱,幸得二位搭救。”

卓大嫂道:“郎君脚上只受了些皮外伤,三五天便可痊愈,当不妨行程。”

罗生见她举止礼让,不由有些担心,眼光忍不住往石上书册瞄去。

卓大嫂道:“书箱翻进山涧里被水浸湿了,我怕洇了墨迹,自作主张拿出来晾一晾。”

罗生小心翼翼试探道:“娘子也是爱书之人。”

卓大嫂却转而问:“不知郎君此去准备应试哪一科?”

罗生道:“自然是进士科。”

卓大嫂道:“应进士科,郎君带的有些书恐怕无所助益啊。”

罗生额上冒出冷汗:“小生自小便爱读史书,以史为鉴嘛……只是闲暇时看看,兴趣使然而已,大经、兼经也都随身携带的。”

卓大嫂低头看地上书册:“唐书……是前朝史官编纂的吧?”

罗生连忙点头:“对对对,是前晋刘昫等人所撰,五代战乱频发,有一些流落民间。我这里也只搜集誊抄得列传五十余卷。”

卓大嫂道:“即使是前朝零落之卷,私藏也就罢了,带着去参加解试,被人看到毕竟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