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孤负平生弄泉手(第6/8页)

  “朕最后再说一次,朕的家事与外朝无关……”

  “陛下宠爱哪一位嫔御确与外朝无关,”平衍毫不留情地打断平宗的话,声音铿锵高亢,带着一丝决绝的断然,“但后妃品阶与外朝对应,领取国库俸禄,享天下万民供奉,后妃所出皇子、皇女食汤沐邑,抽取租税,这便有关了。不但与外朝有关,也与天下万民息息相关。陛下贵为天下之主,奉天承运,以牧天下,怎能轻言无关?”

  平宗死死盯住他,轻声问:“你定然要在今日逼我决定册封皇后之事?”

  众臣没料到事情居然急转直下到了这个地步。北朝朝堂几经动荡,如今留下来的都是平宗的心腹之臣得力干将,若是别的事情,君臣同心,没有什么需要如此激烈对峙的难题。然而此事不管平衍怎么扯大旗,归根结底都是皇帝家事,平衍作为宗室置喙无可指摘,别人却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平衍在众人的袖手旁观中独自迎向平宗的怒火:“册立皇后乃国家大事,请陛下尽早做出决断。”

  “那么好!”平宗冷笑一声,“裴緈,你既然已经是中书令,现在便去拟旨,册封姜氏为皇后。宗正寺卿平适……”他看着听到自己点名依次出列的臣下,带着一丝沙场上即将冲锋的快意吩咐:“你去制玉牒,皇后姜氏,乃南朝惠帝之女永德公主,出身既贵,德容兼备,为朕产下第四子平艾,朕龙潜北狩之时随驾左右,参与谋略,每有献言无不切中要害。朕得以戡乱平叛,重返龙城登得大位,皇后姜氏居首要之功。

  既然天下不可无后,既然皇后要厚德载物,那么姜氏就是本朝皇后不二之选。”他说到这里,才似乎将憋在胸口的一股火气疏泄了些许,顿了顿,目光从丹陛下众人面上一一扫过,缓缓问道:“众卿可有话说?”

  一时间太华殿内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除了少数几个近臣,旁人对叶初雪的身世并不清楚,只知道平宗身边有一个宠姬姓叶,此时突然听他提起南朝公主来,一时间猝不及防,愣在当场。

  这其中却也有些旧人,经历过一年多之前那场变故,还记得当日延庆殿之变最后的结论就是,崔晏勾结南朝永德公主怂恿平宸诛杀功臣。宗正寺卿平适就是其中一个。

  所以当众人还在发愣的时候,平适已经第一个回过神来,问道:“永德公主不就是当日令崔晏谋划延庆殿之变的幕后之人吗?陛下当初将她从潜身之地找出来,关押在宗正寺大牢之中,当时臣任宗正寺少卿,还记得这回事。”

  平宗盛怒之下揭开叶初雪的身世,却没想到还有当初这一桩栽赃,一时愣住,竟然无法回答。

  平衍抓住机会立即说道:“南北两朝对峙已近百年,彼此仇视,并无通婚联姻的时机。何况,若论功劳,丁零诸部当年守盟立朝,如今又镇守京畿八维,尤其是贺兰部虽也出了些不肖子弟,但为了陛下光复龙城的大业,舍弃金都草原祖居之地,举族相助,难道这样的功绩还比不上一个女人吗?”

  “比不上。”平宗知道既然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便必须要坚持到底,否则平衍借反对立后之事拉拢八部,后面他要改革八部军制的想法就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姜氏当时随朕远征,危难之中相守相随。朕受重伤垂危昏迷不醒,是她一个弱女子以一人之力将朕带出险境,并因此而小产。后来叛军追杀而至,朕以三百漠北丁零勇士对战三千叛军,以少敌多将败之际又是她借来援军挽狂澜于既倒。如果这些都还算不得功绩,那么她帮助柔然可贺敦戡乱与柔然结盟,以至于河西四镇能够腾出手来随朕光复龙城,如此功绩已经堪比日月。你们中间若有任何人对封她为后有异议,不妨问问自己为朕做得到这些吗?”

  大殿上一时又陷入了安静之中。

  河西四镇诸将领本就与龙城各派系关系不深,又都经历了柔然对河西牧场从志在必得到拱手相让的转变,听平宗如此一说才彻底了解了原委。南路将军孙文杰和东路将军令狐朗不约而同一起点头道:“别的不知,河西之事末将有切身体会,若功绩在姜氏,那么皇后之位她也当之无愧。”

  其余诸将纷纷点头。

  晋王府昔日幕僚追随平宗日久,感情深厚,听说叶初雪为救平宗而小产也都不由动容。裴緈是幕僚之首,见军中将领都已经表态,总不好自己这批亲信还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