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桶金(第6/7页)

这主要是因为宋菽的种子虽好,种地技术却一般般。而现在这些良种到了精于耕种的人手中,产量自然一翻再翻。

相河村大丰收,周围村子早就盯着了。

周媳妇她家今年有了余钱,雇了人来收割,是村里最先收完的几家之一。

她才指挥人把收下来的稻谷放进她家新盖的粮仓,院子的篱笆墙外,已经围了好些人。

“周嫂子,你这粟种卖不卖?”

“二换一行不行?我家两石粟米换你家一石粟种。”

“我三换一,你跟我家换!”

“我也三换一,周嫂子,给句痛快话啊,村长家的都快换完了!”

“行了行了,都别争,三换一的先来,把粟米搬进来我检查!”周嫂子提起嗓门喊道。

这样的事情在今年的相河村里,屡见不鲜,几乎每个当初买到宋家粟种的人家,都遭遇到了这般阵仗。另有一些换到粟种的不是相河村人,但也被人一一找出,去换粟种的人络绎不绝。

恒州北郊,北营的粟米地也是大丰收,袁三郎的嘴笑得都要合不拢了。

他们义成军一向奉行与民休息的策略,税都要得很低,平日更不能扰民额外去征,因此军中粮食紧缺是常有的事。

而今次继小麦丰收后,粟米也是大丰收。

望着几乎要满出来的粮仓。袁三郎好一番感叹。

“督尉,听说相河村那带都在拿普通粟米换良种,咱们是不是也拿些出来,跟周围的百姓换?”跟着袁三郎种地的一名士兵道。

袁三郎一思量,倒也不是不行。

“这还尚未有先例,待我禀报大将军再做定夺。”袁三郎道。

然而他还未出营,一队人马迎面而来。

“参见老将军!”巡逻的士兵见到来人,纷纷单膝跪下,行军礼。

来人身材魁梧,约莫五十上下,两鬓已染了风霜,然双目炯炯,行动利落。

“袁老弟啊!”尹戎下马,一把勾住正要行礼的袁三郎的脖子,“我听底下的崽子们说,你这儿粟米产量高得吓人?”

尹戎出身草莽,虽然做了节度使,举手投足也没有什么大官的架子。

倒是他在战场上练出的一身霸气,是旁人学也学不来的,所以即使不端架子,周围的人也对他敬畏有加。

“大约翻了三四倍有余,主要有几亩地用了新种,一亩能出七八石粮。”袁三郎说。

自己手底下种出这么多好粮食,他很是自豪。

“这么多?!”尹戎傻了眼。

他听手底下的兵说,北营袁三郎弄来好些种子,粮食产量甚高。他以为最多也不过翻倍,没想到竟然能有七八倍?这什么神仙粮种啊!

“确实如此。”袁三郎道,带着尹戎去看了粮仓。

尹戎看到里面的粮食粒粒饱满,且数量极多,便也信了袁三郎的话。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有了这高产量的粮食,老子就不信咱们义成军拿不到这天下!”尹戎兴奋得哈哈大笑。

“……老将军,这话您还是不要挂在嘴边为好,咱们低调些,更能出其不意。”袁三郎道,这话是尹恆说的,老将军这么兴奋,他不得不提醒一句。

“对对对,说得对。你把粮种给我一些,西营那里我也让他们种下去。”尹戎道。

袁三郎又跟尹戎提起了跟百姓换粮种之事,尹戎一听,粗黑的眉毛倒竖而起:“这扰民的事还是少做为好。”

袁三郎:“……”

他们老将军打仗一等一的牛,精通兵法、治军有度,可一到面对百姓的时候,真是连三岁小儿都不如。

“将军,”尹戎身边的亲卫立刻凑了上去,贴在他耳边道,“大公子早前跟您说过,若是有上好的粮种,不妨换一些予百姓,也好让他们吃得更饱。”

“恆儿说过?”尹戎完全没有印象。

亲卫很肯定地点头。

“既然如此,行吧,你去换。”尹戎跟袁三郎说,“记住,不准虚抬价格,不准强换,不准扰民。”

“是!”袁三郎利落地一抱拳,这下他们军中的粮食就要更多了。

“对了。”尹戎本来要走了,忽然回头问,“你这高产的粮种哪里来的?”

“相河村那来的。”袁三郎有点心虚。

“买的?我给你的那点钱不是买了黄金果么?怎的还有余钱买这个?”尹戎问,黄金果高产价高,这粟种怕也不便宜,他不过总共给了袁三郎八百文,哪能买这么多。

“这个……”袁三郎卡壳了。

尹戎敏锐地察觉出不对:“说,怎么回事?”

“老将军,这里不太方便,您跟我到帐子里去说。”袁三郎道。

他按小将军的吩咐,告诉营里的所有人,见到小将军要装作不认识。可营里的人只知道小将军在恒州一带,却不知道他在宋家作坊,更不知道他还在相河村里种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