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桶金(第5/7页)

二楼以衣衫为主,也有布庄进驻。汪掌柜的吉祥布庄在恒州城也有分号,宋菽跟他一说商场的事,他立刻就拍了板,还跟几个与他交好的同行们也说道了一番,都拉入了伙。

另外,二楼还专辟了一间,订做宋记的蚕丝被和棕绑床。里面以席居铺地,有一张双人棕绑床,和一薄一厚两条蚕丝被,方便客人试用选购。

火锅店在商场三楼,客人要去吃饭,必定逐层而上,正好逛逛。吃完后要消食,又可逛上一圈。

楼外原本挂着大幅火锅相的地方,又添几幅,上面绘了楼中名气最响的几间商号,用以吸引客人。

城中不少人确实被吸引了来。

也有许多人本是来吃火锅的,一见到这琳琅满目的铺面,又一头扎了进去。

“这样做生意,真是头一回见。”

“确实罕见,不过倒方便得很。我先去楼上吃了饭,下来刚好消消食,买点衣服首饰再回家,一趟下来,几天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而且这里的商号也真是全,各个老字号和时兴商铺都能找着。”

这样把各家商铺集中在一幢楼里的做法,确实吸引了许多人。尝试一番后,大家也觉得这样很方便。以往他们要买东西,常常得从城南逛到城北,一次下来又累又饿,买东西的兴趣都消磨光了。

而在宋记就不同了,胭脂水粉、钗环首饰、成衣布料,还有一些其他玩意儿,应有尽有。商场外临街的铺子里还能买到纸张,纸坊隔壁,卖笔墨的全义堂也来开了分号,笔墨纸砚,一趟便可购齐,方便极了!

而且宋记商场不仅可以买东西,还能听书。

宋菽买下这栋楼时,院子里就有好些厢房,他把东厢改造了一番,做成了听书的小剧场,又请来了几个知名的说书人,按照排班,轮流上场。

如今市民艺术还在萌芽期,流行的书目就那几种。

宋菽又从空间里抄了几出《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回目,给那些说书人演练。要不是四大名著又长又厚,他恨不能一次把它们都拿出来。

不过就这几回,也足够这些少有娱乐的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

西厢那儿,宋菽设了个茶肆,又辟出一间,给了城里一家食肆。做些便宜实惠的饭菜,供客人选择。

东西厢之间的院子里,铺了厚厚的草皮,还种了些花草,另外宋菽还让工匠做了滑滑梯、跷跷板和秋千,给孩子们玩。

这些游乐设施都是免费的,孩子们恨不能天天来。

来玩一圈,自然也想吃点什么,买点什么,便又为商场带来许多人气。

那天李掌柜在商场斜对门的巷子里等了整整两个时辰,那些四散的伙计再没来过。斜对面的宋记门庭若市,比之前只有火锅店时,更热闹了几分。

李掌柜恨得咬牙切齿,天天在他冷清的纸坊里来回踱步。

“掌柜的,要不咱这纸坊还是关了吧?”伙计说,眼看纸坊已经多日没客人上门了,以前的大主顾也流失大半,与其耗着,不如关门。

听说宋记又在招工,他也是很想去尝试一番的。

“闭嘴!”李掌柜吼道。

不过伙计说得也有理,他这纸坊真是要彻底没生意了。

这样下去,青州那儿肯定会不满意的,李掌柜想了想,现在不是硬撑的时候,该搬救兵还是得搬。

李掌柜也姓李,和驻扎青州的仲华节度使李有禾有那么几分远亲,也多亏了这份远亲,他才能谋到这一差事。作为节度使旗下纸坊,他除了卖纸赚钱,也为节度使密切注意着恒州城里的动向。

若他倒下,节度使便失去了在恒州城里的一双眼睛,他必然是不想的,所以应会帮他。

李掌柜立刻修书一封,让人快马加鞭送了去。

没两日,李节度使的回复便来了。

“废物!”回信一开始,便是俩个大字。

李掌柜缩了缩脖子,仿佛李有禾正贴着他耳朵吼。

幸好节度使大人并未抛弃他,还是给了些好处。

仲华军的地盘土地肥沃适合耕种,税收又高,军中的粮仓里堆了好些粮食。李有禾让他以低价卖给那些食肆酒楼,用以拉拢他们。

低价的粮食,这倒是个有力诱惑。

而且宋记商场只有一间铺位给了食肆,剩下做饮食买卖的,大约仍旧很不甘心。自己再去煽动一番,以利诱之,肯定能再得到一批支持者。

李掌柜兴冲冲地开始行动了。

*

入秋,义成七州的各处村子都开始了秋收,今次尹节度使仍免了他们地租,只需缴交庸调即可。

身上的担子一轻,大家伙儿干活的劲道更加足了。

相河村一带更是产量暴增。

上一次秋收,他们家家户户都向宋家买了高产的粟种,这次秋收,他们地里的粟米产量,都暴涨了五六倍,甚至有人翻了十倍不止,比当初宋菽他们家的还要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