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页)

有时,我星期一开始做新游戏,星期二整个上午在学校想出下一次行动,哪天下午来那么一两次行动,其余的留给星期三或者星期四。我的朋友们对此颇为反感,出去到后院玩追人游戏,而我则日复一日地继续在地板上从事我的历史游戏,运送部队,包围城堡或城池,大破敌军,势如破竹,在山区展开抵抗运动,袭击堡垒和防御工事。解放,接着重新征服,用火柴棍儿延伸或者缩小边界。要是大人误闯我的小领地,我就会宣布绝食或是停止刷牙。但是最终审判日将会来临,妈妈无法忍受越来越多的灰尘,会把一切统统清除,轮船、部队、都城、山峦和海岸线,整个大陆,如同核弹大屠杀。

九岁那年,有一次,一个名叫尼海米亚的大叔教给我一句谚语,“恋爱如同打仗”。我那时一点也不懂爱情,只是在爱迪生影院看到爱情与被杀害的印第安人之间有种模模糊糊的联系。但从尼海米亚大叔的话中,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欲速则不达。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意识到,我大错特错了,至少从交战角度想:在战场上,速度据说绝对至关重要。我的错觉大概来自尼海米亚大叔本人行动迟缓、不好变化这一事实。他一站起身,就几乎不可能让他再次坐下,一旦就座,就不能让他站起身。他们会说,起来吧,尼海米亚,求你了,真的,你这是干什么呀,已经很晚了,起来吧,你还要在这里坐到何时呢?坐到明天早晨?坐到明年(下个赎罪日)?坐到弥赛亚来临吗?

他会回答说:至少。

接着他有所反省,挠挠自己,羞怯地暗自微笑,好像摸透了我们的把戏,加了一句:一切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他的体态仿佛尸体总保持着最后的自然状态。

我和他不同。我绝对非常喜欢变化,喜欢不期而遇,喜欢旅游。但我也喜欢尼海米亚大叔。不久以前我找过他,但在吉瓦特肖尔墓地没有找到。墓地扩大了,渐渐远去,很快将与贝特尼库法湖接壤,或者与莫茨阿毗连。我在长凳上坐了大约半个钟头,一只执拗的黄蜂在柏树枝丫间嘤嘤嗡嗡,小鸟把一个词重复了五六遍,我目光所及只有墓碑、树木、山丘和云朵。

一个身材苗条的黑衣女子头戴黑色头巾从我面前走过,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依偎在她的身边。孩子的小手指紧紧抓住她的裙边,两人都在哭泣。

注 犹太银行世家,在19世纪欧洲几乎成为金钱与财富的代名词。

注 指上帝考验亚伯拉罕要他献以撒作为燔祭之事,见《圣经·创世记》第22章。

注 格里高尔·萨姆沙,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的主人公。

注 提图斯,即公元70年率兵攻克耶路撒冷的罗马大将军提多。

注 巴尔·科赫巴(65—135),132年领导犹太人发动第二次反对罗马人统治的起义,后遭到镇压。

注 哈德良(76—138),罗马皇帝(117—138)。

注 美国派珀飞机公司(Piper Aircraft)产品。

注 马萨达,濒临死海,原是古代希律王(或许更早)修筑的堡垒要塞,难以攻破。公元70年耶路撒冷沦陷后,近千名犹太人及其家眷退守马萨达,坚守两年多,遭到罗马兵团围困,寡不敌众,在要塞将被攻破之际,“宁死不愿沦为奴隶”,选择集体自杀,成为犹太文化史上一个永恒的悖论。犹太复国主义领袖强调“马萨达精神”中的英雄主义因素,教育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