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福与王哲人(第2/3页)

在此有一点值得说明一下。

尽管中国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打算到美国去淘金,碰碰运气,但他们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死之后,一定要将他们的尸体运回来,埋在家乡的土地中。除了必须签订这一特殊契约外,公司与移民之间再不必签订任何其他合同。据说建立这种“死人代办处”的目的,就是把死尸从加利福尼亚运回上海、香港和天津。这种生意很兴旺,是又一条赚钱的好途径。

这位富有开拓精神的生意高手忠豪,早已认定这是门赚大钱的买卖,并且做得风生水起。至1866年他去世时,他是全通省全通公司的董事长,兼旧金山死亡基金会副董事长。

父亲死后,金福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共计16万美元,这笔钱全存在加州中央银行,这是他父亲特意留给他的遗产。年仅十九岁的金福没有任何亲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那位形影不离的良师益友——王先生,他肯定会感到孤苦伶仃。

王先生又是谁呢?他在上海的府第里住了17年,是位最真挚的随从,如同亲生父亲一样关心照料金福。至于他是何方人士、有何经历都无人知晓,也许忠豪和儿子金福略知一二。不过,他们对王先生的一切会严格保密,不会向外界泄露半点情况,这是不容置疑的。

众所周知,在中国,一次暴动唤起的精神可永远铭刻在成千上万人的心中。17世纪的中国明朝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朝代,统治了300年。但在1644年,由于明朝皇帝太软弱无能,无法抵御外来敌人对朝廷的袭击,他们不得不向鞑靼王请求援助。

鞑靼王立即调兵遣将,平息了暴动,随后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推翻了求助者的统治,夺取了皇位,后来宣布自己的儿子顺治继位。

自那以后,鞑靼人统治汉人,汉人的皇位被清朝皇帝所夺取,平民百姓中两个不同的民族逐渐开始大融合。但在北方的名门望族中,汉人与满人之间仍然存在着较深的隔阂。有些省份存在着两个民族之间长期不和的宿怨,很多人对已没落的明朝忠心耿耿,留恋不已。

金福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自己家族的传统忠贞不渝,他反对与鞑靼人和好,甚至主张与鞑靼人势不两立。尽管明朝只统治了三个世纪,清朝已建立了很长时间,但汉人反对满人统治的暴动却是接二连三地发生。不用说,他的儿子金福与他的政治观念和立场完全相同。

1860年,咸丰皇帝向法国和英国宣战。这场战争以同年10月25日在北京签订《北京条约》而宣告结束。

在这之前,统治王朝曾受到过一场不可抗拒的暴力运动的严重威胁。这就是“长毛”或称太平天国运动——“反剃发留辫”运动,1853年占领了南京,两年后又占领了上海。咸丰皇帝死后,儿子同治继位。但他太年轻,无力抵抗太平天国运动,要不是李总督、皇太子光绪,特别是英国戈登上校等人的大力扶持,他是不可能保住皇位的。

太平天国运动组织严密,他们向鞑靼人誓言,目的就是要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恢复明朝时代。太平军组建了四支精干的部队,第一支部队打着黑色旗帜,主要任务是进攻;第二支部队打的是红色旗帜,主要任务是占领;第三支打着黄色旗帜,准备掳掠;第四支扛着白旗,是保障其他三支部队粮草供应的后勤部队。

太平军在江苏打了几场重大的胜仗,占领了苏州和离上海不远的嘉兴,不过双方军队交锋几次后,这些地区又被清军夺了回去。1860年8月18日,太平军攻占了上海。与此同时,在上海以北,英法联军在蒙托帮和格兰特将军的率领下分别猛烈袭击了北河。

金福的父亲忠豪那时就住在上海市郊,离苏州河上由中国工程师设计修建的那座宏伟的大桥很近。可想而知,在这里,他会带着不反对的观点关注这场暴动。

18日晚,暴动失败,太平军的暴动分子被驱逐出城。这位商人的家门突然被打开了,一名战乱中的逃亡者,摆脱掉追捕后,冲进房来,跪在老爷面前放声大哭。他手无寸铁,假如忠豪要他去清军自首,他肯定性命难保。但忠豪不是那种背叛太平天国而把一个来自己家里避难的逃亡者交出去的人。他关上门,对避难者说:“我们素不相识,我也不想问你从何处而来,干了些什么。到了我家,就是我家的客人,就因为这个缘故,你在我这里是很安全的。”

避难者想说点什么表示谢意,但他已精疲力竭了。

“你姓什么?”忠豪问。

“王!”

忠豪这一慷慨宽容的举动,救了这位王先生的性命。他窝藏太平军暴动分子,如果官府知道后是要杀头的。不过,忠豪是位很传统的人,他认为凡登门的客人都是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