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福与王哲人

金福在广州举行告别宴会,是因为他的青年时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广州度过的。作为一个富裕而慷慨大方的年轻人,他在广州结交了许多朋友。后来,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各奔前程,只有前面提到的四位伙计仍然留在广州。金福现在住在上海。他这次南下只不过是想出来兜兜风,换换新鲜空气。当晚他就乘汽船游览东南部海岸的各个主要港口,然后再回到自己那宁静的“衙门”。

王哲人一直陪着金福。他是金福的家庭教师。王先生一般不辞退自己的学生,对于那些顽皮的学生,他总是耐心教育。但说实话,那些学生对他的教诲并不在意,王先生教给他们的诸多名言和知识都付诸东流了。正如阿廷称王先生为“充满了理论的机器”,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推销他的哲学理论。

金福是个典型的中国北方人,他该进行种族转化,不过他不愿与鞑靼人为伍,不论是他父亲的家族还是母亲的家族里,都没有鞑靼人的血统。因此,为了保持种族的纯洁性,金福不愿在南方任何省市找女孩婚配。因为在南方一些省市,不论是上流社会还是下层阶级,都已与满人婚配过。金福身材高大,身体健壮,肤色白皙,一双眼睛和眉毛虽然在太阳穴处有点朝上翘,但大致上还是在一条平行线上,鼻梁挺直,五官端正,整个面相显得格外英俊,即使放在西方的一些美男子中也是鹤立鸡群的。

西方人印象中有钱的中国人是这样:前额上的头发和脖子上部的毛发都剃得干干净净,背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像条乌龙蛇,乌黑发亮。上嘴皮儿留着八字胡,成半圆形,活像音乐符号中的休止符。指甲留得足有1英寸长。这表明他们什么都不用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的达官贵人。此外,他们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趾高气扬,举止傲慢,显示出自己出身于名门望族。

金福出生于北京,这里是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喜欢说自己是从“上面”来的。金福在北京生活了六年,迁到上海时才六岁。

他父亲忠豪出身于北方的贵族家庭,才华横溢,也是生意场上的高手。在他头几年的生意中,凡富裕和人口稠密地区出产的产品几乎无一不成为他经营的项目,如汕头的纸、苏州的丝绸、台湾的蜜饯、汉口和福州的茶叶、河南的铁矿、云南的青铜和黄铜等。他的主要工厂都建在上海,但在南京、天津、澳门、香港都设有分公司,而且还全面地进入了欧洲市场。他用英国的船只运送商品,通过电报掌握里昂(1)的丝绸价格和加尔各答(2)的鸦片价格。他与一般的中国商人不同,从来不受政府的控制或满人的影响,也不为任何偏见所惑。他思想开明,对外来的蒸汽机和电力动力机从不鄙视,而是持积极的态度,把它们看做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王哲人

忠豪是一名生意场上的能手。他做的生意都比较成功,不仅能做好本国内部的贸易,而且还与在上海、澳门、香港等地的法国、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国的公司进行交易,每笔交易都很顺利、很成功。儿子金福出生时,他已经积累了一大笔钱财,大约400万美元。随后的几年他又做了一桩新的生意——向美国出口劳工,这让他大赚了一把,收入倍增。

中国以“天朝”、“中朝”、“花城”等各式各样的美名著称,富有诗情画意。然而,无可非议,中国占地面积虽大,但人口众多,且分布也不均匀。估计全国差不多有3亿6千万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3。尽管贫穷的中国人对生活的要求相对来讲不高,但他们得吃饱肚子。中国虽然有无数的稻田、玉米地、小米地,却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自己。这其中的原因,从道义上讲,法国的干预、英国的大炮及其他国家的虎视眈眈所造成的影响不亚于天朝大国封闭的城墙。

中国过剩的劳动力犹如潮水般流向北美,特别是加州,使得美国国会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限制这些黄皮肤人的流入。国会发现这些移民已达5000万之多,这样大批大批的人离开中国,对中国政府决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要在美国国土上安居这么多人,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讲是一大威胁,引起了他们的绝对重视。

尽管美国国会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但移民仍大量地继续涌入。这些中国劳工什么活儿都能干,样样都在行。他们仅仅靠一把米、一杯茶、一点点老烟叶,在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弗吉尼亚、盐湖城等地打工度日。老板们尖酸刻薄,把他们的工资压到了最低限度。中国沿海五省有5家公司招收这些劳工,并由这些公司把他们运送到美国。由驻旧金山的另一家公司收集“货物”,一家名叫亨通的下属代理公司负责把他们的尸首运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