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第8/8页)

代助是个懂得鉴别各类肉体美与精神美的男人。他认为,都市人都该去接触各种类型的美,这是都市人的权利。但有些人虽然接触各式各样的美,却从未产生感动,也没有经历过“今天欣赏甲,明天却欣赏乙”,或是“今天喜欢乙,明天又喜欢丙”的那种心情转换。对于这种人,代助认为他们缺乏感性,根本谈不上鉴赏家。他觉得自己这种看法是无须争辩的真理,也是他根据自身经验得出的结论。若以这套真理作为出发点,则又能得出另一种结论:所有生活在都市里的男女,每个人都在承受两性间的诱惑,随机应变地准备接受难以预料的变化。说得更明白一点,所有的已婚男女都不得不怀着所谓的“不忠的念头”,不断品味着过去带来的不幸。在所有都市人当中,代助认为感受性最发达,跟异性接触又最自由的代表人物,非艺伎莫属。因为她们有些人,一辈子不知要换几次情人呢。至于一般的都市人,虽然在程度上不如艺伎,其实跟艺伎又有什么不同?所以对那些嘴里嚷着“此生之爱,终生不渝”的人,代助认为他们可算是世上的头号伪善者。

想到这儿,代助脑中不知为何浮起了三千代的身影。这时他有点怀疑,不知自己这套理论当中,是否忘了把哪种因素列入考虑。但他想了半天,却怎么也想不出那个因素究竟是什么。所以根据这套理论,他认为自己对三千代的感情,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然而,尽管代助的脑袋能够承认这件事,他的心却没有勇气表示赞同。


(1)   纱外套: 纱是一种透明的薄绸。只有在夏季7月和8月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才会穿着 纱缝制的和服外套。

(2)  浅草的奥山:指浅草公园北侧观音堂后方的地区。这里聚集着许多专门表演游艺、杂耍的演艺场,也是浅草娱乐区的代称。

(3)  招魂社:即现在的靖国神社。

(4)  琵琶曲:一种以琵琶为伴奏的曲调。日俄战争后最流行的是萨摩琵琶曲和筑前琵琶曲。

(5)  金刚寺坂:位于东京文京区的小山坡。因附近有金刚寺而得名。

(6)  浅井默语(1856—1907):画家,本名忠,先学日本画,之后留学法国,改学西洋画。

(7)  蝙蝠伞:洋伞的代称。洋伞刚从西洋传入日本时,金属骨架配上布制伞面撑开后,很像蝙蝠撑开翅膀状,因而得名。

(8)  剧评:夏目漱石于1909年5月与6月在《国民新闻》发表的剧评。

(9)  近松: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江户中期有名的净琉璃与歌舞伎作家,曾留下《心中天网岛》《国姓爷合战》等数目众多的代表作。

(10)  越路(1863—1917):二世竹本越路大夫,明治时代日本净琉璃界最有名的演员。以声音美妙、音节回转巧妙著称。

(11)  丸髻:从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日本已婚女性的代表性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