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黑书》:十年以来

关于《黑书》,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创作它的最后那些日子。1988年,在经过了三年的写作之后,此书完成在即。有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住所里,它位于埃伦寇伊一栋新建十七层公寓楼的顶层。在那里,我只埋头写作。妻子在美国,无人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因此电话从不会响。我也避免接触所有可能打扰我的人,他们会使我远离卡利普的冒险,以及那个令我如此痴迷的幻想世界。除了住在同一栋楼内的两个亲戚,我从不见任何人,他们偶尔会来叫我去吃晚餐。事情总是如此,当我碰上一本我喜爱的书,并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我就会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

坐在角落里,我甚至无法结束《黑书》。它耗费了我近五年的时光。远远地坐在那里,埋头苦写这本不愿收尾的书,一种奇怪而又神秘的恐惧,开始破坏我的写作和独处之乐。那恐惧慢慢变得与主人公卡利普的遭遇类似。他毫无结果地在整个伊斯坦布尔寻找妻子时,曾在地铁通道里碰到过各类奇事,但无论是那些看上去都一样的图尔康·肖拉伊[1]的照片,还是那些他寻找的旧专栏文章,没有一件事情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喜悦,因为他无法消除失去妻子的巨大痛苦。同时,随着情节发展,小说内容慢慢宽广起来,写作的愉悦就逐渐深刻。但我仍无法抵达那缠绕心头的目标,这使我始终无法感到快乐。我孤独而悲哀,就像卡利普,每天不刮脸,不修边幅。还记得一个夜晚,我像幽灵一样在埃伦寇伊的后街小巷溜达,手里拎着个破塑料包,头上戴着帽子,穿着一件掉了几枚扣子的雨衣,脚蹬一双烂鞋底的运动鞋。我随便找家老饭店或是自助餐厅,狼吞虎咽一番,一面挑衅地迎着周围敌视的目光。父亲每隔两星期会带我下一次馆子,我记得他总是会说,看到我的房间脏乱不堪,看到我半死不活的模样,看到那本我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书,他是如何的焦虑不安。

我感到至深的孤独,就像卡利普——也许正是有这样的感觉,我才把这种情绪带到了书中——但他是被忧郁包围,而我则是被愤怒隔绝。因为人们不明白,这本书将会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因为他们会拿它和那些传统小说相比,因为它很难读懂,因为他们会认为书中晦涩的部分是其败笔。还有,或许我真的永远写不完它;我写了一本不该写的书。《黑书》向我表明,衡量一本书,并非取决于它是否能解决书中引发的文学或是结构问题,而是取决于作者提出的这些问题本身是否伟大、是否重要,取决于作者在完成这一使命时的痴迷程度,尽管也许前景黯淡。如同写一本好书极其困难,要想选好主题,使作者可以在余生为其投入全部能力,付出内心所有一切,这同样极其不易。

尽管步履缓慢,这类你可以为之奉献全部生命的书——就如同生命本身——最终总会将你带至它们希望你去的地方。那崭新之处,另外一个国度,无疑是由我们的过去、记忆、梦想构成。在写《黑书》的日子里,这些交织着恐惧与无常,死亡与孤独的征兆,经常在我夜晚直至清晨沉湎于写作、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时候,神出鬼没地浮现。这是你第一次揭示远处究竟有什么,也是你第一个慰藉。是你无助的执着,而非艺术的聪慧再次拯救了你。坚持、忍耐,我对它的信心远胜过人们常说的技巧。除此以外,有那么几次,我非常担心小说不知将前往何处,担心所有我写的这些,不能把我和读者带至任何地方,只有一堆混乱。这会使我陷入绝望。写《黑书》之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逡巡摇摆于寻求深层的自我价值和毫无目标的肤浅游戏,以及渴望写出伟大作品给我带来的朦胧感等这些矛盾之间。我独自一人时,上述几种紧张对立的事物,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最坏局面总是萦绕心头。独自一人之时,我极易被如下由于紧张而产生的最差假设完全吞没:我也许是把五年时光耗费在了一本根本不值得的书上;我也许会失败。如今我明白,那些恐惧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恰是治疗剂,它使一个人能够完全凭借自身经历的紧张焦虑进行写作。

《黑书》主要想写的,是发生于70年代末的事情,是想再现孩提时代街头流行的诗歌,内容还涉及伊斯坦布尔从过去到现在的混乱状态。在一个1979年开始记的日记里,我写到一个大约三十五岁离家出走的知识分子,讲述了他在一个漫长周末中的经历;讲述了发生在那个周末的一场足球赛,它后来演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大灾难;讲述了断电时的伊斯坦布尔街道,如同勃鲁盖尔(Brueghel)的绘画(雪)还有博斯(Bosch)[2]的(恶魔系列)所透出的氛围;讲述了《玛斯纳维》(Mesnevi)、《列王纪》,以及《一千零一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