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3页)

“要做到那些,”斯隆指出,“你得一次离开好几天,甚至好几周。”

帕特里奇看起来很开心:“我就知道你马上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你一定也明白我接下来的工作,能够让你几乎每晚都出现在新闻里。”

斯隆对于被人看透心思感到不太舒服,尽管最后事实就是如此。

没人会说斯隆在越南工作不努力。他很努力,而且也冒过险。有几次他冒着枪林弹雨,在越共所在的地方采访,在危急关头,他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恐惧,怀疑自己能否活着回去。

事实证明,他总是安全返回,很少离开超过24个小时。而且,他带回的报道,总是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加上战争中年轻的美国人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这正是纽约总部想要的新闻。

按照自己的精明计划,斯隆不必过多地去冒险,就经常能够参加更有新闻价值的西贡军事和外交吹风会。只有在很久之后,人们才会意识到斯隆的报道是多么肤浅,才意识到在电视新闻中,惊心动魄的画面竟然能比深度的分析,甚至事实更加重要。但是,当人们意识到这一切时,对克劳福德·斯隆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斯隆的整体策略奏效了。他在镜头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越南的时候更是如此。他深受纽约马蹄组制片人们的喜爱,频繁地在晚间新闻中出镜,有时甚至一周3~4次,这不仅让他拥有了众多的观众,还引起了CBA总部高层的注意。

然而,哈里·帕特里奇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特立独行。为了挖掘深层次的新闻,他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与摄影师一起奔赴越南的偏远地区。他学习美国和越共的军事策略,探究双方策略失败的原因。他研究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前线搜集关于地面和空中打击效力、伤亡情况和后勤保障方面的素材。他的有些报道与西贡的官方军事评论相矛盾,有些则证明了评论的正确性。正是这种对美军没有偏见的报道,把以帕特里奇为代表的一小部分记者与报道越战的大部分记者区别开来。

当时,大多数越南战争报道都是负面和敌对的。一些年轻记者很同情身在祖国的反战示威者,所以不时地表达对美军的不信任,甚至是鄙视。大多数媒体报道都反映出这种情绪。典型的例子就是敌人的新年攻势。媒体宣称新年攻势是共产主义完全彻底的胜利,但是20多年后,研究者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是真的。

哈里·帕特里奇是当时报道美军在新年攻势中表现极佳的记者之一,当时敌人的表现并没有外界报道的那么好,而且也有失败的方面。起初,马蹄组的高级制片人质疑这些报道,还想要延后播出。幸好,经过讨论,帕特里奇以其可靠准确的记录胜出,大部分报道都播出了。

在帕特里奇未播出的报道中,有一条是批评当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德高望重的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的,克朗凯特在新闻节目中表达出了消极的个人意见。

克朗凯特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档“新年攻势之后”的特别节目中,声称“在越南的血腥遭遇”将“以僵局告终”,并且“我们只能不择手段扩大战争,而敌人也会与我们抗衡到底……”

他接着说:“那些相信我们快要胜利的乐观主义者一开始就错了。”因此,克朗凯特敦促美国“谈判,不是作为胜利者,而是作为不辱使命、竭尽全力捍卫民主的可敬的人们”。

克朗凯特这段强有力的评论,再加上真实的新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为反战运动助力并令其合法化。”有报道称林登·约翰逊总统说,如果自己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就失去了国家。

帕特里奇通过在越南一线的采访,试图证明不仅克朗凯特错了,而且这位主播明知自己的权力与影响力有多大,却仍然行为失当,用一位被采访者的话来说,就是“像未经选举的总统一样,与他自夸的新闻公正原则相违背”。

当帕特里奇的报道传回纽约时,大家讨论了很久,最终,CBA的最高决策者们达成一致意见:攻击沃尔特这位国家领袖级别的人物必败无疑。然而,帕特里奇报道的非官方版本却在电视新闻业内秘密流通。

帕特里奇为了深入战斗激烈的地区,常常离开西贡长达一周甚至更久。有一次,他在柬埔寨做地下采访,与外界隔绝近一个月。

不过,每次他都能带回令人震撼的报道,有些深刻的见解甚至在战后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没有人会对帕特里奇是一名出色的记者这一点产生怀疑,包括克劳福德·斯隆。

可惜的是,由于帕特里奇的报道比较少,所以比斯隆的出镜率要低,并没有引起很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