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页)

一英寸录像带室里手忙脚乱的编辑工作刚刚完成。现在新闻大楼中所有的监视器上,以及美国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的几百万电视屏幕上,都出现了起火的空客客机向机场飞来的震撼画面,帕特里奇的声音同时响起:“在很久以前的战争中,飞行员说只是靠祈祷才渡过难关……”

这段独家报道和画面作为压轴新闻,结束了全国晚间新闻的首播。

首播结束后马上就会开始全国晚间新闻的第二次播出。东部的附属电视台是不会播出首播新闻的,东部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第二次播出。大多数西部电视台会录下第二次播出的节目,以供晚些时候播出。

当然,帕特里奇在达拉斯沃尔斯堡的报道是第二次播出的头条,尽管现在竞争对手们有了第二手的画面进行各自的第二次播出,但是CBA的第一手画面还是作为全球独家,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循环播出。

两次播出之间有两分钟的休息时间,克劳福德·斯隆打电话给查克·因森。

“听着,”斯隆说道,“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沙特的新闻放回来。”

因森挖苦道:“我知道你的能力很强,你能再挤出5分钟的直播时间吗?”

“别瞎扯。那条新闻很重要。”

“也像石油新闻一样无趣。我不同意。”

“我同意难道没用吗?”

“当然有用。所以,明天我们再探讨这件事。我既然在这里,就得负责。”

“责任应当包括对国际新闻做出明智的评判。”

“我们的职责不同,”因森回答,“你快要上岗了。哦,顺便说一下,你对达拉斯新闻前后的处理很精彩。”

主播台前的斯隆没应声就挂断了电话。他想了一下,对身边的撰稿人说:“找人给达拉斯的哈里·帕特里奇打个电话。下次休息时间,我要和他通话,我要向他和其他人表示祝贺。”

舞台经理大声喊道:“15秒!”

斯隆决定明天一定要和因森摊牌,好好谈一谈。也许因森在位太久而变得固执,那么现在就是他该离开的时候了。

查克·因森在第二次播出之后嘴唇紧闭,面无笑容。回家之前,他返回办公室去整理一些要看的杂志。

看书,看书,还是看书,来掌握各个方面最前沿的资讯,这是当今执行制片人的一大负担。不管他在哪里,不管是什么时间,就像别人会拿起一杯咖啡、一块手帕或是一支香烟一样,因森却不得不拿起一份报纸、一本杂志、一份时事通讯或者是纪实类读物,有时甚至是各式各样的无名出版物。他常常在半夜醒来看书,或者通过短波广播收听海外新闻。在家里时,他通过个人电脑能看到各大通讯社的报道,每天早上5点,他都会再看一遍。开车上班的路上,他会收听广播新闻,主要收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他和很多同行都认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最好。

因森认为自己对各种新闻素材和普通人感兴趣的话题的广泛涉猎,让他对新闻的判断要优于克劳福德·斯隆,斯隆总是以精英自诩而进行判断。

因森对于观看全国晚间新闻的几百万观众有自己的哲学理念。他认为大多数观众想要的,是对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世界太平吗?我的家庭和家人安全吗?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了吗?所以,对于因森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设法让每晚的新闻都能回答这些问题。

因森愤然思忖,自己对于主播在进行新闻的选择时那种自以为是、假仁假义的态度厌烦极了,所以明天一定会是一场面对面的较量,他一定会把他现在所想的原原本本地说出来,不管有什么后果。

后果会是什么呢?在过去,主播和执行制片人之间的争执,主播总是胜利的一方,而制片人只得另谋高就。但是,电视新闻界已经非同往日了,风气已与过去不同。况且什么事情总有第一次,比如让主播离开而让制片人留下。

因森考虑着这件事。前几天,他试探着给哈里·帕特里奇打了一个绝对保密的电话。这位执行制片人想知道,帕特里奇是否愿意重新获得重用,回到纽约,成为全国晚间新闻的主播。如果他愿意,哈里完全能够展示权威,填补空缺——在斯隆休假期间的几次替班,足以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帕特里奇的回应掺杂着诧异和不确定,但至少他没有直接拒绝。当然,克劳福德·斯隆对这场对话一无所知。

因森确信,不管对他还是对斯隆来说,他们都不可能再继续长时间地争斗了,得找到某种解决的方法。

[1] 1英寸≈2.54厘米。——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