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迪尔伯恩与布雷特一起共进午餐的汉克·克莱塞,就是底特律汽车城这座冰山下,那不起眼的,冰山一角的代表。

克莱塞,年纪大约55岁,瘦高个,肌肉男,比多数人都要高出一大截儿,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鹤立鸡群。他有一家自己的汽车零配件制造公司。

每当说起底特律,人们总会想到以三大龙头为主导的赫赫有名的汽车制造商。这种感觉是对的,只不过,主流汽车制造商所代表的,只是露出来的,那看得见的冰山一角。看不见的,还有好几千家供应商,有的是大型公司,但大多数都是小公司,你一定想不到的是,其中有很多都是藏在胡同里弄的小本生意,仅靠极其微薄的资金支撑。在底特律,这样的供应商比比皆是,或者说是无处不在,从市中心到郊野外,再到路两边,还有大制造商的卫星厂。工作场所也参差不齐,上至时髦的新派建筑,下至摇摇欲坠的仓库,改建过的教堂,或者单间的顶楼。有的有工会联盟,但很多都没有,尽管它们的年工资总额支出达到了几十亿美元。不过,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这里生产的配件犹如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般汹涌而来——有的是大零件,但大多是小零件,很多种零件外行人是认不出来的,只有专家才知道其用途。这些大大小小的零件出厂后,再用来制造别的零配件,最终,造出完整的汽车。三大龙头要是没有这些零件制造商,就好比蜂蜜加工厂没有蜜蜂一样。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汉克·克莱塞就是一只小蜜蜂。而换一层意思,他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军士长。他曾参加过朝鲜战争,如今依然能看出他军人的气质来,一头利落的短发,微微有些花白,八字胡修剪得干净整齐,站立不动的时候依旧挺拔如松,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来去匆匆,动作麻利,一板一眼的。讲话时也是一样,每天从位于格罗斯波因特大角的家中起床,一直忙碌到一天结束,日复一日,皆是如此。这种生活习惯已经让他两度心脏病发作,医生警告他说,要是再有一次,恐怕就会危及生命。但是,在汉克·克莱塞的眼里,这就好比告诉他前方丛林中可能有敌人埋伏一样。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步步紧逼,不肯放松,他的个性里就有一种坚信自己不可摧毁,不服输的劲头,而幸运之神也常常眷顾他,很少令他失望。

他的一生,到目前为止,有两样他最渴望的东西是从来不缺的——工作和女人,这也是他的好运气。当然,偶尔也有时运不济的时候。一次是在休息营里,他正在跟一个上校的妻子风流快活,结果被那位上校发现后,从军士长降职成了士兵。之后,他来到底特律进军汽车制造业,虽然也遭遇过失利,但成功的时候还是远远多于失败。

布雷特·德洛桑托是之前在设计中心与他相识的,那天克莱塞正好到那儿去展示一个新配件。他们当时就互相投合,成为朋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年轻设计师对汽车行业其他人的工作生活充满好奇。令布雷特感到郁闷的那个日子,就是在停车场遇到伦纳德·温盖特的那天,他本来约见的人正是汉克·克莱塞。但是,克莱塞那天没能去成,两个月后的现在,两人才终于达成了共进午餐的约定。

“我一直纳闷,汉克,”布雷特·德洛桑托说,“你是怎么做起汽车零配件生意来的?”

“说来话长,”克莱塞伸手拿起自己常常喝的纯酸麦芽波本威士忌,嘬了大大的一口,咽了下去。他身着一件剪裁精致的西装,解开外面马甲的纽扣,露出里面裤子上的背带和腰带,看上去十分精神。他又说了一句,“你要是有兴趣,我就讲给你听。”

“讲吧。”布雷特已经在设计中心忙了好几个通宵了,今天早上才补了觉,现在正神清气爽,打算好好享受一下白天的自由时光,下午就又要回设计部工作去了。

他们所在的这间面积不大的私人公寓,距亨利·福特博物馆和格林菲尔德村大约一公里。因为离福特汽车公司总部也很近,克莱塞公司的账面上把这套公寓登记成他的“福特联络处”。实际上,这个联络点不是给福特用的,而是给一个名叫埃尔希的姑娘的,她披着一头褐色秀发,长了一双大长腿,身体灵活柔软。她是免费住在这里的,克莱塞的公司给她发薪水,不过她从来没去过公司,一周见汉克·克莱塞一两次,要是他想多来几次也可以。这种安排让双方都感到自在随意。克莱塞是一个体贴、讲道理的男人,每次过来之前总会事先打电话,而埃尔希则保证以他为先。

汉克·克莱塞还分别有一个“通用汽车联络处”和一个“克莱斯勒联络处”,也是这样安排的,而埃尔希并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