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政客和上了年纪的作家以及那些老女人没什么两样。一旦他们不再满足于朋友的尊重,而需要观众来谄媚奉承,那他们就进入了生命的危险期。〕

【十一月十四日星期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一】

在《每日纪事报》发表那篇毁灭性的关于民意调查的报道和科林格里奇辞职余波未平的时候,厄克特立刻就以党鞭长的名义,给所有的议会同僚发了个声明。

“在领袖竞选期间,一定会有很多新闻记者和民意调查专家想让你发表观点,表明态度,说说最支持哪个候选人。我建议你不要做出任何回应。这些调查的最大作用,就是扰乱本应该高度保密的投票结果。而最大的坏处在于,可能有人会利用这些调查,来暗中进行破坏。我们不需要耸人听闻的头版头条,也不需要标新立异的评说和谈论。只有拒绝回答这些问题,才最符合党派的利益。”

大多数党派成员十分乐意地遵循了这个建议。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议员天生就是闲不住的大嘴巴,甚至连国家秘密这么天大的事情都保不住。于是乎,具有投票权的三百三十七名政府议员中,有不到百分之四十的人回应了民意调查专家死缠烂打的电话。这些专家分别代表两家星期日出版的报纸。这样一来,大家就认为,执政党还远远不够团结。更糟糕的是,那些回应了的人提出的观点基本上没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塞缪尔的确领先,但优势很小,用民调专家的话来说,“从数字上看并没有任何优势”。伍尔顿、麦肯齐和厄尔紧随其后,而另外四个已经宣布参选的候选人就要落后得多了。

离提名结束只剩下短短四天,这些调查报告能得出来的有力结论可谓寥寥无几。但那些撰写头版头条的人好像一点也不受影响。

“塞缪尔渐走下坡路——早先优势荡然无存”,《星期日邮报》的大标题力透纸背;而《观察家报》也不甘示弱地宣告“民调显示不确定性,党派面临动荡风险”。

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社论,批评候选人们良莠不齐,竞选活动不痛不痒。“这个国家有权利要求执政党拿出真正大刀阔斧的行动,而不是循规蹈矩。”《星期日快报》口诛笔伐,“我们可能正在见证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派黔驴技穷,无力领导这个国家。”

第二天早上出版的《每日纪事报》想把这一切都做个了结。离参选提名还剩三天,该报纸首开先河,第一次把社论放在了头版。这次报纸印数大大增加,每个政府议员的伦敦驻地都收到了一份。报社决心让整个威斯敏斯特看到自己的观点,听到自己的声音,真是下了血本了。

“本报一直支持政府,并非盲目的偏见,而是我们觉得与其他党派相比,执政党更好地维护了这个国家的利益。整个撒切尔时代取得的进步很好地支撑了我们的传统。但近几个月来,我们越来越觉得亨利·科林格里奇并非带领我们书写新篇章的最佳人选。因此我们支持他辞职的决定。”

“但目前角逐这个位子的候选人们也显现出判断力不足的缺点,这给我们造成了一些威胁,让旧时代的软弱和犹豫又有卷土重来的危险。我们本以为那个时代已经永远离去了。”

“此次,非但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巩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优秀领导者,提供给我们的选择只有毫无经验的年轻人、过分狂热的环保主义者和有种族主义倾向的浅薄者。这些选择都不够好。我们需要一个才华与成熟兼备的领导者,他要有果决的判断力,也要有已经过证明的与同僚和睦相处,携手共进的能力。”

“党内至少有一名高层人士显示出了上述所有优点和品质。最近这几周以来,他几乎是孤军奋战,独自维护着政府的尊严,展现出强大的能力,把个人的追求放到一边,为整个党派的利益而奋斗。”

“他已经宣布自己不打算参加党派领袖竞选,但他仍有时间在星期四提名结束前考虑考虑。我们认为,如果党鞭长厄克特宣布参选,那将是整个党派之幸。我们相信,如果他顺利当选,那么将是整个国家的大幸。”

这样的认可如同波诡云谲的海面上驶来一艘救生艇。那天早上八点十分,厄克特出现在剑桥路的家门口时,一众媒体都聚在那里准备问候他。他其实一直在室内等待着,确保他出现的时机可以让BBC电台的《今日播报》节目和所有早餐时段的电视频道进行现场直播。看到这边热热闹闹的媒体,附近维多利亚车站的一群行人和上班族也围过来看热闹,想看看究竟是谁吸引了这么多摄影机。于是从电视上看,那就是一群普通人,用一个解说员的话说,“真正的老百姓”,对站在门阶上的那个人十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