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5页)
第二天整整五个小时的行程里,我始终把花拿在手里,一刻都没有放下。由于与亲爱的人所在的城市越来越近,我的心越发激动不已、越发剧烈地跳动着。但是,离开阿尔卑斯山脉越远,我的那种对故土与生俱来的爱便越是吸引着我连连回首顾盼。那次旅程,我至今记忆犹新!塞纳尔斯多克峰早就已经在视线中隐没了,锯齿状的群山也一座接一座沉到地平线以下,完全看不见了,每一座山的消失都好像从我心上撕下一块肉,带着微微的痛楚。眼下,家乡所有的山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开阔的、青翠的低地风光,像波涛般起伏着冲进我的视野。在我头一次离家求学之旅中,这些情景并没有打动我。而在今天,这种不安、恐惧和悲哀却战胜了我——仿佛我被判了罪,必须继续往越来越平坦的地方驶去,永远失去我家乡的高山和在故土居住的公民权一样。
同时,我看到了我的罗西,她那美丽的面孔那么怡人又冷漠,与我格格不入,她从不关心那些让我无法呼吸的悲痛与苦难。窗外,明朗、清洁的城镇连同狭长的钟楼和白色的山墙一个接一个地向后滑去,乘客们上上下下,他们的交谈含混不清,他们大笑着、抽着烟、讲着笑话——他们都是一些快乐地生活在低地的人,他们聪明机灵、性格开朗——而我,一个体格健硕结实的山区小伙儿,郁闷地坐在他们中间,一言不发。在这里我没有家的感觉。我感到自己被人从家乡的山区绑架出来,永远也回不去了,而且我确信自己永远不会像任何一个从低地平原地区来的人那样快乐、优雅而且自信。他们总是会拿我开玩笑,他们中的某个人会跟吉尔坦纳家的女孩结婚,他们中的某个人总会挡在我的前面,什么事都比我先行一步。
这些想法在我进城的路上一直都在我的心头萦绕徘徊。回到城里,我四处进行了简单的探望,便爬上我那位于阁楼的房间,打开我的箱子,取出一大张包装纸。当我把我的杜鹃花包裹在里面,并用特地从家里带来的带子将包装纸扎拢,这才发现它并不像一件示爱的礼物。我庄严而严肃地捧着它,去到吉尔坦纳律师住的那条街,趁着一个好机会迈进了原本就开着的大门,我匆匆环顾了一下昏黄的门廊,将这一束有些变形的花安放在宽大的楼梯上。
没有人看到我,我也压根儿不知道罗西是否接受了我的致敬。但是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爬上了最陡峭的悬崖,因为我冒着生命危险采到最后一束杜鹃花,因为我把这一束杜鹃花放到她家的楼梯上。这次经历包含了甜蜜、悲伤和诗意,它不仅在当时让我非常高兴,而且直到今天,这一切我仍然能真切地感受到。只有在我彻底地陷入失望当中时,我才会想起这次“阿尔卑斯山玫瑰大冒险”跟我其他的爱情故事一样充满堂吉诃德式的浪漫。
我的这次初恋从未有一个结果——它的回音逐渐消失,神秘莫测。但它在我的整个青春期都从未减弱,在之后无论何时我陷入新的爱恋,它都一直陪伴在我左右。我无法想象出还有什么比那位天生丽质、沉着冷静、目光炯炯、大家闺秀的女孩更纯洁、更可爱、更美的东西了。很多年以后,在慕尼黑一次展览会上,我凑巧看到了那幅作者匿名的福格尔家族的女孩神秘莫测的肖像画,我顿时觉得,当年那个热情洋溢、心中又满是悲伤与忧愁的青年就站在我的眼前,并从他那深不可测的眼睛的最深处孤独而茫然地望着我。
在这期间,我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蜕变,我抛弃了孩子的外貌,渐渐变成了一个青年人的样子。从我当时拍摄的相片可以看到一个骨骼宽大、生长过于茁壮的农村男孩,穿着破旧的衣服,眼睛有点阴郁呆滞,四肢比例极不协调,野蛮地生长着,唯有脑袋在某些程度上早早地定了型。我怀着一种惊讶的心情,看到自己完全抛弃了男孩的模样和举止;我怀着某些阴郁的期望,盼着大学时代的到来。
我将去苏黎世学习,如果成绩优异,我的监护人还有可能赞助我环游整个欧洲的拓展学习旅行。这一切向我展示了美好的古典图景:我看到自己坐在一个气氛友好的小树丛间,旁边庄严地陈列着荷马和柏拉图的半身像,我正埋头于书卷之中,四周视野开阔,无遮无拦,可以眺望城市、湖泊、高山和令人心旷神怡的遥远的风景。我已经不再有那么多的困惑,而且还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我对正在等待着我的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并坚信会通过努力证明它值得我期待。
中学的最后一学年,我为意大利语的学习投入了很多精力,我第一次对一些古代意大利小说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向自己发誓,我将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作为奖励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接着,向我的老师们和房东辞行的日子来到了,我打点好我的行李箱,怀着愉快而又忧伤的心情,花了些时间在罗西家周围溜达了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