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间宫中尉的长话(其一)(第4/6页)

"相比之下,本田伍长不愿多谈自己。总的来说人比较沉默,总是听我们讲而不插嘴。但他的沉默不属于沉闷那一类,只是自己不主动开口罢了。所以,觉得这个人不好捉摸的时候的确也是有的,但并不因此感到不快。莫如说他那沉静之中有一种使人安然放心的东西。或许可以称为从容不迫吧,反正不管遇什么事都几乎没有惊慌失措的时候。他老家在旭川,父亲在那里经营一间小印刷厂。年龄比我小两岁,初中毕业后就和哥哥一起给父亲当帮手。兄弟三人没有姐妹,他是老末。最上边的哥哥两年前在中国战死了。喜欢看书,有一点点自由时间也歪倒在那儿翻看佛教方面的书。

"前边说过,本田虽然没有实战经验,只在国内受过一年训练,但作为士兵却相当出色。每个小队里必然有一两个这样的士兵。他们吃苦耐劳,从不发牢骚,一丝不苟地履行义务。有体力,直感也好,能够即刻领会上边交待的事情,做起来不出差错。他就是这样一个士兵。还作为骑兵受过训练。四个人中他对马最熟悉,六匹马照料得很好。那可不是一般照料,我们觉得他恐怕对马的情绪都了如指掌。绿野军曹也马上看出本田伍长的能力,不少事都放心托付给他。

"这么着,作为临时拼凑的小组,我觉得我们之间沟通起来相当顺利。由于不是正规分队,也就少了死板板的清规戒律。说起来,很有~种萍水相逢亦是缘的轻松感。所以沃野军曹也能不受官兵间框框的限制,得以畅所欲言。

"少尉,你怎么看山本那个人?深野问我。

"大概是特务机关的吧,我说,蒙古语都会说,可算是相当够格的专家,又很了解这一带详情。

"我也那么看。开始以为是讨得军部上层欢心的什么一旗组马贼或大陆浪人,但不是。那类人我很清楚。那帮家伙只会煤煤不休有的也说没的也说,动不动就想露一手好枪法什么的。可是山本那个人没那种轻狂的地方。胆子好像很大,有股高级军官味儿。我也是稍微听得一点消息——军部这回大约是想网罗兴安军出身的蒙古人组建一支间谍部队,并为此招了几名专门搞间谍的日本军官。说不定山本和这个有关。"

"本田伍长在稍离开一点的地方拿步枪放哨。我把白朗宁手枪放在身旁地上,以便可随时抓在手里。洪野军曹解开绑腿揉脚。

"这不过是我的猜测,深野继续道,说不定那个蒙古人是内通日军的反苏派外蒙军官。 

"这个可能。我说,不过在别处尽量别多说,弄不好要掉脑袋的。

"我也没那么傻,在这里才说的。深野笑嘻嘻应道。随即神情肃然,不过,少尉,如果真是这样,眼下可就不是儿戏,说不定捐出一场战争。

"我点了下头。外蒙虽说是独立国家,其实也就是完全被苏联捏着脖子的卫星国,这点同实权掌握在日军手里的满洲国是半斤八两。只是外蒙内部有反苏秘密活动,这已没什么好隐瞒的。以前反苏派就同满洲国日军里应外合,搞过几次叛乱。叛乱分子的骨干是对苏军飞扬跋扈心怀不满的外蒙军人、反对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地主阶级和超过川万之众的喇嘛。这些反苏派能够依靠的外部势力只有驻满洲的日军。而且较之俄国人,他们似乎更对同是亚洲人的日本人怀有好感。前年也就是1937年大规模叛乱计划暴露后,反苏派在首都乌兰巴托遭到大规模清洗,数以千计的军人和喇嘛被以通日反革命罪名处以死刑。但即使这样,反苏感情也没消失,而在各个方面潜伏下来伺机反扑。所以,日本情报军官越过哈拉哈河偷偷同外蒙军官联系也就无足为奇了。外蒙军也加强了警戒,派警备队频繁巡逻,将距满蒙边界线10至20公里地带辟为军事禁区。但毕竟国境地带广大,没办法布下天罗地网。

"显而易见,即使他们叛乱成功,苏军也将当即介入镇压反革命。而若苏军介入,叛军必然请求日军增援。这样一来,作为关东军就有了进行军事干预的所谓正当理由,因为占领外蒙无异给苏联西伯利亚战略从侧腹插上一刀。就算国内大本营从中掣肘,野心勃勃的关东军参谋们也不可能这样坐失良机,果真如此,那就不是什么国境纠纷,而成为日苏间真正的战争。一旦满蒙边境日苏正式开战,希特勒很可能遥相呼应,进攻波兰和捷克——深野军普所要说的即是这个意思。

"天亮山本也没返回。站最后一班岗的是我。我借了深野军营的步枪,坐在略微高些的沙丘上,一动不动凝望东边的天空。蒙古的黎明实在美丽动人。地平线一瞬间变成一条虚线在黑暗中浮现出来,然后静静向上提升。就好像天上伸出一只巨手,把夜幕一点一点从地面剥开,十分瑰丽壮观。前面已说过,那是一种远远超越我自身意识的壮观。望着望着,我甚至觉得自己的生命正这么慢慢稀释慢慢消失。这里边不包含任何所谓人之活动这类微不足道的名堂。自从全然不存在堪称生命之物的太古这里便是如此光景,业已重复了数亿次数十亿次之多。我早已把站岗放哨忘到九霄云外,只顾忘情地对着眼前黎明的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