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流浪演员(第3/4页)

然而只要悲剧结束再演闹剧,莫里哀一换衣服,由采扎尔变成斯卡纳赖尔,局面顿时改观。观众开始哈哈大笑,鼓掌,欢呼,以后演出时居民们都带着钱来了。

演出后在化妆室,卸妆或摘假面具时,莫里哀结结巴巴地说:

“这些人,真该死!……我不懂……难道高乃依的戏不好?……”

“不是的,”有人回答困惑不解的经理,“高乃依的戏很好……”

“如果只是老百姓,我能理解……他们需要闹剧。可是贵族呢……他们中间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呀!我不明白,对这毫无意义的胡言乱语有什么值得好笑的!要是我,一点也不会笑的!”

“唉,莫里哀先生!”同伴们对他说,“人是渴望笑的,朝廷官员也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很容易把他们逗笑的。”

“啊,他们需要闹剧吗?”以前的波克兰叫道,“好哇!咱们就拿闹剧让他们吃个够!”

之后,依然是成功与失败的交替:演悲剧就完全失败,演闹剧则大获成功。

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呢?为什么悲剧演员演悲剧失败,而演喜剧反而成功?对这个问题只有一种解释,而且很简单。不像自以为有眼力的莫里哀认为的那样,是大众瞎了眼。恰恰相反,大众看得很清楚,而瞎眼的倒是莫里哀先生。不管这有多么奇怪,很长时间在周围所有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不明白,他碰上了斯卡拉穆什是最好不过的机遇,因为就天赋来说他是个天才的喜剧演员,而悲剧演员他是不配的。玛德莱娜温情的暗示也好,同伴们婉转的劝说也好,毫无作用,剧团领导者固执地非要演他不该演的角色。

这就是“光耀剧团”惨痛失败的原因之一!问题在莫里哀本人身上,根本不能怪圣苏尔皮齐的传教士。过错也不只是大家所强调的由于莫里哀说话结巴。通过顽强的练习,热情的喜剧演员可以几乎完全克服这个言语上的缺陷,就像矫正不正确的呼吸方法一样。关键是他完全没有表演悲剧的条件。

我们继续跟着莫里哀的队伍走吧。消息传遍了法国南方,从一个乡村到另一个乡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到处流传说,来了一个叫莫里哀的小伙子,他和他的剧团演出的滑稽戏精彩极啦。传言中只有说莫里哀是个小伙子这一点儿不对,流传这个消息时他已经满三十岁了。

年满三十,历尽沧桑,久经锻炼的演员兼剧作家,开始赢得剧团里人们对他的能力的信任。1652年底到里昂去时,在他的马车上除了带了几部闹剧以外,还带着一部大型喜剧《冒失鬼,或者阴错阳差》。

剧团的队伍精神饱满地向里昂进发。演员们已经相当成熟了。他们身上穿的是漂亮的衣服,马车上满满地装载着剧团和个人的家具什物。当演员们想起到了里昂后不知什么命运在等待着他们时,已经不用担惊受怕了。莫里哀闹剧的威力他们是深知的,而《冒失鬼》这出戏又是他们极为喜欢的。当这个大城市在冬天的浓雾中展现在面前时,他们并没有畏葸不前。

在一辆马车上坐着一个新人,她受到玛德莱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她是从尼姆城附近加入到这个车队里来的。这个人只有九岁,是个并不漂亮但很活泼、聪明和娇媚的小姑娘。

对小女孩的突然出现,玛德莱娜是这样向演员们解释的:这是她的小妹妹,由住在尼姆城郊一个庄园的一位熟识的太太收养,现在到了该由玛德莱娜领回来的时候了。莫里哀先生也很喜爱她,有意培养她。小姑娘要当演员,她将用麦努这个名字演戏。

演员们有些奇怪,他们的同伴、亲爱的玛德莱娜怎么突然出来了个小妹妹?对这个小妹妹为什么不是在巴黎而是在外省长大的,人们议论纷纷,但很快就和小女孩搞熟了,麦努也就成为喜剧演员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至于谈到《冒失鬼》一剧,演员们没有估计错。该剧在1653年*1月上演,深受里昂居民不是一般的,而是极其热烈的欢迎。在里昂的球戏大厅前确实需要修一条像容易轻信人的列昂纳尔·奥勃里修的那样的马路!莫里哀先生由于年轻,在耐利塔旁的壕沟铺路是过于匆忙了。

初次上演之后,观众便蜂拥而至,奔向售票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两个贵族在拥挤时吵了起来,吵得很凶,甚至进行了决斗。总之,观众涌向莫里哀剧团,以至使当时在该城的一个叫米塔拉的流浪剧团认为自己的好日子已经过去,彻底垮台了。

米塔拉疯狂地诅咒着莫里哀这个小子,解散了自己的剧团,他的一些优秀喜剧演员去找莫里哀,要求他收留他们。

莫里哀先生从被他用《冒失鬼》扼杀了的米塔拉先生那里得到一份贵重的礼物。投奔莫里哀的有叶卡捷琳娜·莱克赖尔·杜洛扎女士,她丈夫的姓是德·布里,她马上被录用担任情妇的角色。因为人们知道德·布里女士是个杰出的女演员。德·布里女士推荐自己的丈夫德·布里先生扮演好决斗的人的角色,于是他和妻子一块加入了莫里哀剧团。尽管他并非是得力的演员,但剧团为了得到叶卡捷琳娜·德·布里,搭上她的丈夫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