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告老(第2/3页)

近来朝中针对此事进行数次讨论,结果是嬴政让人把出身楚国王室的昌平君软禁起来,陆续边缘化了一堆亲楚的官员。

楚国,那是一定要打的!

具体怎么打、派谁去打,朝中也有不同意见。嬴政召集几个武将进行讨论,王翦表示得有六十万大军才能一举拿下楚国,李信则表示自己二十万就成了。

嬴政一琢磨,李信这少了足足四十万人,性价比明显更高。王翦不年轻了,今年又屡次生病,看来是人老以后越发谨慎小心,得有六十万大军才敢和楚国一战!

真要有六十万大军在手,谁去打都能打下来啊!

在君臣坐下来讨论了几轮之后,嬴政决定还是由李信当下一轮攻楚计划的主将。

王翦对此没说什么,不过在嬴政吩咐人去征调兵卒的时候回家写了封辞呈,表示自己老了,体弱多病,想回老家养病。

这就是要撂担子不干的意思。

嬴政心里就不大高兴了,没采纳你的意见你就要回老家,这是威胁谁呢。

嬴政心里不舒坦,面上还是没表现出来,反而还诚恳挽留了王翦几回,最后还是看王翦去意已决才松口答应让王翦回老家频阳去。

嬴政和武将们开的小会,扶苏还没资格参与。

他知道王翦要回乡后心头一跳,蓦然想到前世王翦也曾告老还乡过,只不过后来负责攻楚的李信吃了败仗,王翦又被嬴政亲自去频阳请出山,最后还是由王翦率大军攻下楚国。

前世具体的攻楚过程他也不大清楚,这一世的局势又已经变了不少,扶苏不确定前世那场败仗还会不会发生。

打仗向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即使是一样的人上阵,天时有变、地势不同、时局不一样,结果还是会有差异,他既不擅长打仗,也不了解交战时具体是什么形势,这事他根本插不了手。

扶苏心里有些不踏实,叫怀德打听到王翦离开咸阳的日子,提前一日登门拜访。

王翦年事已高,什么事都经历过,听人说扶苏登门,也没拒之门外,而是让人把扶苏领了进来。

王家上下正在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行囊,王翦这次是告老还乡,冲着回乡颐养天年去的,若无意外便不会再回咸阳,所以许多东西都得带走。

扶苏跟着出来相迎的王贲往里走,见到仆从和亲兵们忙而不乱地做着自己的事。比较令扶苏惊讶的是,还有一批缺胳膊少腿的人集中在一处偏院前,像是在排队登记什么。

许是注意到扶苏的目光,王贲解释道:“这些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因为受伤往后种不了地了,这次父亲要回乡便打算带一批回去,自家庄子上总有些他们能干的活计,往后好歹有个照应。”

年年都有无数兵卒上战场,真正靠军功封爵的人却只是其中一小拨,其他人还是得回去老老实实种地的。有时候一不小心受伤缺了胳膊少了腿,一辈子也就被耽误了,王翦这明显是想帮他们一把。

扶苏忍不住问道:“这样的伤员多吗?”

“其实也不多。”王贲叹了口气,和扶苏说出实情,“轻伤能好,重伤很难活下来,受这么重的伤还能熬过来的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扶苏沉默下来。

秦国的医疗资源,对贵族而言可能还勉强充足,对普通人而言就不是很够了,两军交战时将士伤亡多不胜数,根本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军医给他们治伤。

一旦在战场上受了伤,轻的自己熬,重的看天意,缺胳膊少腿还能活下来那就是天大的幸运。

扶苏在心里记下这事,又问王贲:“王老将军这一去,往后不会再回咸阳了吗?”

“应当是不会了。”王贲也有些怅然,对扶苏说道,“好在频阳也不远,和云阳县差不多,马车小半天就到了,我若在咸阳也能时常回去侍奉父亲,有什么事想向父亲讨教也方便。”

扶苏一想,好像是这个理,心里便安定了不少。

见了王翦,扶苏便向王翦请教攻楚之事。他对朝中的用兵数量之争有所耳闻,想从王翦这里听到对楚国具体情况的分析。

王翦常年征战沙场,看人看事都挺准,这几年他观察过扶苏挺久,多少也摸清了扶苏的性情。

这位大公子和嬴政不太相像,心地仁厚得过分,行事永远带着几分天真。

若不是孙子王离自己选了扶苏,王翦绝不会把自己孙子安排到扶苏身边,因为扶苏现在所做的所有事、所拥有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依附在嬴政的信任与偏爱上的。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要是将来有一天,嬴政对这个儿子不那么信任、不那么偏爱,甚至开始有了猜疑,那扶苏的处境就危险了。

嬴政也许不会对自己儿子动手,却不会介意动手剪除儿子的羽翼,到那时最先遭殃的就是扶苏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