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4页)

“有劳了。”苏绾客气道谢。

迎宾馆就在安宣府府衙左侧的院子里,出门右拐就是府衙大门。

苏绾跟着迎宾馆的管事穿过校场,安宣府知府迎出来,态度客气,“在下乃安宣府知府张奉如,不知姑娘要见张某,可是对迎宾馆有意见。”

这女子是跟着东蜀使臣从汴京来的,自己虽是安宣知府,招待不好东蜀使臣回头陛下怪罪,免不了责罚。

“民女苏绾见过张大人,民女并非东蜀使臣,仅是与宋公子同路而来罢了。”苏绾礼貌福身,“民女斗胆,想要跟张大人谈一笔生意,不知道张大人可给这个机会?”

宋临川到底是东蜀太子,自己不挑明身份反而不好谈。

这知府看起来也就三十来岁的模样,眉目清朗正气十足,应该是个十分靠得住的人。他守了六年的安宣府,肯定深得赵珩信任。

“生意?”张奉如打量苏绾片刻,请她入内,“姑娘里边请。”

光是这份胆识就能看出,她与寻常女子不同,他倒真有些好奇她想要谈什么。

“小的先告退。”迎宾馆管事的见张奉如没反对,拱了拱手,转身退出去。

“多谢张大人。”苏绾松了口气。

张奉如做了个有请的手势,转头往里走。

苏绾带着秋霜不疾不徐跟上。

秋霜悄悄收回手,打消取出令牌的念头。

陛下未有下令让他们亮明身份,只说若宋临川真打算劫人,可调用安宣府的官兵,通知镇军将军陈瑞武。

进入东院,张奉如跟院里的婢女说了声,领着苏绾去书房。

“坐吧,不知道苏姑娘想要谈什么生意?”张奉如绕到书桌后坐下,看苏绾的眼神多了几分审视。

这姑娘能跟东蜀太子一路过来,还让那太子礼遇有加,不简单。

“棉花。民女进入安宣府后留心看过,安宣府的百姓虽远离了战火,日子依旧艰难。若张大人肯与民女合作,民女倒是有一计可改善民生。”苏绾神色从容。

整个北梁,棉花产地几乎都集中在安宣府治下的几个州县。由于地理原因,大多数都是平原干旱地带,居住的百姓也很多。

但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却不多,好好利用起来,不止能增加棉花的产量,也能让更多的百姓吃上饭。

“姑娘总要说了法子,本官才能决定是否合作。”张奉如目光如炬。

这姑娘看着胸有成竹的模样,不像是无的放矢。

关于棉花的生意,此前已经有人来找自己谈过,他还未决定是否与对方合作。

对方的条件是一斤棉花给安宣府十文钱的辛苦费,要安宣府出面,征收所有的棉花。

再有两日,一年一度的花市开放,安宣府治下的州县所产的棉花,会全部运到花市出售。

往年棉花都是卖到汴京和南境,今年跟东蜀通商,因此打棉花主意的商人不少。

不算前几日来的和眼前的姑娘,想要与自己搭上关系的富商,已不下十人。

“张大人想必也在为租田政策执行一事头疼?”苏绾不答反问。

安宣府治下的州县,出现不少中饱私囊之事,他身为知府若不及时管辖闹出乱子,他的乌纱帽也保不住。

正好自己手上有比较明确的名单,他换个方法去求证,便能知道哪些州县在糊弄他,算一举两得。

“看来姑娘准备充分,连这事都打听过。”张奉如眼中多了几分赞赏。

“生意人,总要先算利弊。”苏绾失笑,“张大人如今苦恼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租田政策是否执行到位,另外一个便是如何能让百姓吃上饭,民女可同时帮大人解决这两个问题。”

张奉如来了兴趣,“姑娘且说。”

这口气未免太大。

自己在安宣府六年,各种办法都试过,也仍有无数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种出来的棉花,就没人舍得用,一年的收入就指着那点棉花。

“安宣府治下的州县荒地不少,此是其一。其二,我手中有一份,记录各州县租田政策执行情况的名单。”苏绾唇边弯起一抹笑,“卖棉花给官府可获得荒地的开垦资格,谁弄虚作假一看便知。”

张奉如若有所思。

卖棉花给荒地开垦资格,这是在租田政策之外的新政。若有州县中饱私囊,未分的荒地肯定不够,等于自曝其短。

“民女不止今年收棉花,往后每年都收,并且会按照律法缴纳税赋。”苏绾知道他被自己说动,又补充道,“民女还会教百姓一个法子,如何在地里同时种植两种作物。”

北境的气候不适合种植两季作物,但可以参考现世的套种法。

既能种可食用的粮食蜀黍,也就是高粱,同时又能种棉花互不耽误。

给了棉农思路,说不定还能套种其他的作物。

她一路过来打听过,套种法在北梁尚未出现,种植方式比较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