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4页)

秋霜戴上帽子手套还冷得直哆嗦,出门看了一圈,见老贾就在附近,顿时安了心。

昨晚宋临川的暗卫营猎杀那两个刺客,他们没有参与,但都去看热闹了。

宋临川的暗卫营和那刺客的功夫都一般,他便是想要劫走苏绾也不容易。

进入商铺比较集中的街道,秋霜见苏绾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不禁有些好奇,“小姐,我们今日要干嘛?”

这一路过来,苏绾打听的消息很杂,从学堂到医馆还有租地政策,税赋减免情况什么都打听。

“去见一个老朋友。”苏绾鼻子冻得通红,“有正事要办。”

她在汴京买下的那座宅子的房主,就在安宣府做买卖。

当初去官府给房契改名后,自己跟他要过地址。

“明白。”秋霜微笑点头。

街上人很多,从东蜀过来的游商,牵着马匹驮着些紧俏的东西沿街叫卖。小贩挑着担子大声吆喝,卖糖果卖针线,比汴京要热闹。

苏绾带着秋霜一路打听过去,终于找到前房主的铺子——吕记米粮糖果炒货铺。

铺子很大,上下两层的结构,底下是米粮有两个小二和一个掌柜看着。来买米粮的百姓很多,有点挤。

楼上是糖果和炒货,这会离过年还早,看起来稍微有些冷清。

苏绾的运气不错,前房主吕岳州刚进了一批糖果,正带着楼上的掌柜在清点。

她看了一圈糖果,坐到柜台附近等着。

过了会,吕岳州清点完新货,含笑看她,“姑娘好魄力,还以为你是说说而已,这一路过来可不容易。”

他卖完宅子过来,不赶路慢悠悠走了半月都累得慌,妻儿也遭不住。她一个姑娘家又不常出门,路上的辛苦可想而知。

“也不是很难。”苏绾开门见山,“我一路打听过来,说是北境种植的棉花都在安宣府交易,为何街上看不到收棉花的铺子。”

“姑娘打棉花的主意?”吕岳州诧异,“这笔生意寻常人可吃不下,我前日看到汴京锦衣坊的东家了,他似乎也是为了棉花而来。”

“这事我知道,没来之前牙行的东家就告诉我了。”苏绾一点都不意外,“我想知道下,往年这棉花是怎么卖的。”

他来安宣府已经好几个月,又是生意人,对商业信息肯定敏感。

“往年都是棉花贩子来收,再运往各地。不过那位锦衣坊的东家手段不简单。他一来,安宣府的百姓在就在传,他是皇上派来的,要全部收购棉农的棉花。”吕岳州苦笑,“姑娘要跟他抢不容易。”

苏绾扬眉,“就是百姓互相传的,安宣府未有下令?”

“对,知府大人又不是谁都熟悉,这事从他到了就开始传。”吕岳州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再有两日便是花市,就是棉花交易集市,所有的棉农都会来卖棉花。”

“多谢大叔告诉我这些。”苏绾站起来,示意秋霜将糕点送上,“这是我铺子里自己做的,回头可能还需要大叔帮我做些事,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白白辛苦。”

“看得出来姑娘是个敞亮的人,相信姑娘给的价钱也不会低。”吕岳州起身拱手,“等姑娘的消息。”

“好说。”苏绾含笑回礼。

从吕记出去,苏绾也不逛街了,直接回府衙。

别人见不到知府大人,自己想见还是很容易的。这也是当初,她决定跟着宋临川同路过来的原因之一。

锦衣坊的东家若真的是皇商,到了安宣府必定拜访知府,否则谎言容易被戳穿。

听吕岳州的意思,盯着棉花生意的人不止他们,肯定还有其他地方的富商过来试图运作。

二十万斤的棉花转手出去,刨除人工和成本以及税赋,利润将近一万两银子。

数据上可能会有些出入,但是能吃下来,再扩大种植面积明年就不止这个数目了。

趁着宋临川还在安宣府,自己左手收了右手卖,没有囤货之忧也不用担心运输。

宋临川这回要了三千匹战马,带来的人手不少,银子也够多。

苏绾算了一路账,回到府衙立即找迎宾馆的管事,拿出一锭银子递过去,唇角微弯,“我有件很重要的事想要跟知府大人谈,麻烦帮我传个话。”

“姑娘你可别害我,知府大人今日刚好有空,我这就给你去传话。”管事看了眼银子,吓得直哆嗦,“姑娘稍等。”

这可是东蜀太子带来的姑娘,自己敢收她的银子,手别想要了。

早上那太子出门前已经给了十两银子,让自己好生招待,不可怠慢了这位姑娘。

“那便多谢了。”苏绾收起银子,自己找地方坐下。

估计是宋临川跟他说了什么。

等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迎宾馆的管事折回来,脸上的惧意散去依稀多了几分笑意,“姑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