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第5/5页)

很多年之后,当别人说起白岩松的思维方式好像不太一样,总在已有答案之外,去寻找另一个答案,我突然想起舅舅的数学游戏,都忘了对他说谢谢了。

正是在这样的游戏中,我已经适应了什么事情都不止一个答案。最明显的答案往往最简单,寻找第二个、第三个答案的过程更难,但是找到了你会更有成就感。

我做节目的特点是,别人的工作结束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开始—要在别人提供的资讯基础上做出评论。但我从来不会为此焦虑,因为已经习惯了逼迫自己去寻找第二个、第三个答案的过程。

非常感谢我的同行,经过那么长时间,还给我们留了可以吃的饭。因为相当多的人只迈出第一步就停下了,没有去另外的角度寻找新的方向。

第一个答案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因此我在采访时,对方的第一个答案之后,我会观察他,当他眼神闪烁时,我不再提问,而是把身体往后一靠,准备继续倾听。此时他接着说的才是真知灼见。

因为很多人回答问题时,习惯于先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很安全很平衡的“标准答案”。其后接着说的,往往才是他的个人想法。所以对于采访者,也要寻找第二个答案。

衷心希望大学生们,当你们将来走向社会的时候,面对一切变动和未知,请用“好奇”而不是“恐惧”去面对。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就是好奇。我看到所有伟大的创造者,眼神中都写着一种巨大的好奇。而那些习惯于抱怨的人,早已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老天爷的确不会永远给你好的。你能做的就是磨练好自己,做好准备。是不是都准备好了,机会就一定来敲门?不一定。但是请放心,它迟早会来,而且不止一次。千万不要等到“准备好”才去开门,那时候好运可能已和你的邻居相谈甚欢了。

要学会等待,但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怀着一种好奇心去等待。我看到很多年轻人,面对变革时,往往很恐惧,很担心,觉得不变最好。如果不变,你是利益的获得者吗?不一定。

从我1993年走进中央电视台到现在,很多栏目的第一期都是我做的,虽然后来跟我无关了,但我愿意做,而且充满巨大的好奇。当初《新闻调查》的第一期节目,就是我帮他们做的样片,现在我自己的节目也在不断进行改版。别人会问,现在挺成熟的,为什么要变呢?我却觉得变动才可能带来不变。要跟上时代,就不要怕变动。

我还要说,“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有点绝对了。相当多的时候,“坚持就是失败”,因为坚持往往意味着你不好奇了,不从中享受乐趣了。为了坚持而坚持,怎么可能带来胜利呢?

中国队经常被解说员喊“坚持坚持”,坚持之后,黑色三分钟又进俩。

我现在练长跑,很多人也说要坚持,我说我不需要坚持,因为我享受长跑的乐趣。过程中的某几个关键点一旦突破,其后就是非常愉快的过程。什么事业一旦需要“坚持”,也就离进博物馆不远了。

2010~2014年 重庆大学、广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自己的读后感

这些文字都是和年轻人沟通交流时的内容,用时髦的话说:像心灵鸡汤。然而如果说人生的哪个阶段最需要心灵鸡汤,那正是青春时节,正长身体,正需要营养。而如果成年人的朋友圈里,还是心灵鸡汤一碗一碗地上,有点儿晚也有点儿好笑。

我承认现在去高校同大学生们沟通也是一件有些风险的事儿。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流行,哪句话少了前言后语就被人发出去,引起误读是常事儿。于是,你做该做的事儿可还给自己惹了事儿。不过,再有风险,如果没人愿意与大学生坦诚并真心地交流,大学是不是变小了?

其实,青春不易,我不健忘,我依然记得清自己在校园时,那些迷茫、挣扎甚至突如其来的绝望,心中有无数个为什么变成问号等着解答。除去课堂,我永远感谢八十年代学校里的各种讲座,各种名人纷纷前来,没架子真交流,甚至常有“过头”的话,然而也帮助我们学会思考,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世界与人生的门。

不过有一点与现在不同,那个时候我们不追星,合影签名都少。我们往往带着问题与质疑去,而这是一种真正的尊重,也让我们成为了更独立的自己。

没关系,下一次,我等着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