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第2/5页)

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最焦虑、交织着绝望、希望和挑战的时期。但为什么所有人都说青春美好呢?那是他们在回忆时下的定义。悲伤的时候,即使有太阳也觉得天昏地暗;开心的时候,即使下着大雨也恨不得出去裸奔。这种自在随意,到了中年就不可以了,但或许到了老年又可以了,我还没经历过。

史铁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2010年12月31号,离他的六十岁生日还有几天,他走了。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四肢健全的时候,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时候多么阳光灿烂。又过几年,坐也坐不踏实了,出现褥疮和其他问题,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坐着的时光,风清日朗。又过几年,得了尿毒症,这时觉得褥疮也还算好的。开始不断地透析了,一天当中没有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么糟糕。

所以他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

我做制片人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来实习,还是托了关系的。一问,才上大一。他觉得早实习可以早点儿熟悉行业,将来找工作更有把握。我说对不起,从明天开始你还是回学校做个大一学生吧。

如果总在为未来忧虑,而不能享受此时此刻的时光,你可以把整个余生都搭进去,但你真的打算这么过一辈子吗?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

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

2009年我度过了大学毕业二十周年纪念。对我来说,大学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很多事情后来再也难以复制。

在大学里,一定要珍惜和维系集体的友情。

舒婷曾经有一句话:“人到中年,朋友的多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里结下的同窗情谊,往往可以贯穿一生。因为你们同在一个行当,未来的工作生活多有交集,且不涉及利益的纠葛。

是,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提早走入二人世界,而错过了再也无法复制的集体生活—那种一大群人一起骑车踏青、一起踢球、一起喝酒、一起熬夜准备考试的记忆。

大学期间,还要锤炼出强大的心理素养。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素质教育,但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应该是面对挫折时仍然保有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必修的一门功课。

千万不要为大学期间遭遇的小小挫折寻死觅活,哭闹撒酒疯。我也经历过,以为天塌下来了,后来才知道,简直不值一提。将来,社会迎接你的礼物,就是无数个打击,而你能做的准备,就是在校园里练就一颗坚强的心脏。否则,等不到成功到来的那天,你已经被挫折打垮了。

在工作中,大家通常强调一个人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我却更愿意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如果你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甚至哭鼻子,我只好摇摇头转身就走。在工作中我是没有性别概念的,也不相信眼泪。另外,我不仅要看他的“抗打击能力”,也要看他的“抗表扬能力”。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折在挫败上,却折在了一两次的成功上。成功让人飘飘然,忘乎所以,原本应有的上升空间,就这么被堵住了。

大学期间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而不是人云亦云。你们会发现,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几乎没有差别,而四年以后,彼此差异却很大。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差异呢?

首先是专业的设置。不同的专业与其说教给你们不同领域的知识,不如说是让你们学会用各自专业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比如我自己,在大学学业结束后,开始用新闻人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法律系的同学有法律人的视角,理工科的同学有理工科的思维。

除了专业角度不同,还有一点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是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是创造者,还是跟随者?这往往决定了未来你的前进速度和能够到达的高度。

为什么有的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收入还很低,比尔·盖茨整天飞来飞去、看起来优哉游哉,却那么富有呢?因为前者的工作随时可以被取代,任何人经过短期培训都能做到,而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

我们干新闻这行,也面临着能否做出独特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新闻资源被垄断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那么拼的就是视角和语言表达方面,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