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缠足之风(第2/3页)

一时,丫头来请朱嬷嬷:“老爷说有事情请您过去商议。”

待朱嬷嬷出了门,朱绣才问:“咱们晾的胭脂可翻过了?别叫日阳透进去晒着了。”一面说一面去后院厢房去看。

朱绣住的这院落十分宽敞,不仅有一排向南正屋,东西两侧还各有两间厦房,正屋后头另有一进厢房,这小院可以算得上是套在整座四进大宅里的小二进了。

前头一明两暗两耳的格局,东耳房作了浴房净室,西耳房是搁常用妆笼衣箱的小库房。明间是客厅,靠着东耳房的次间是卧房,用碧纱橱分成里外,朱绣在碧纱橱里头住着;碧纱橱外头有榻,是春柳秋桂上夜时睡的地方,另有圆桌绣凳,月亮落地罩做成博古架的样式儿,上头各式摆件错落有致。另一边的次间则用作书房绣房,不仅有大案和书架,临窗还支着绣架,其余闲适摆设倒少有,更显地这处宽敞亮堂,朱绣这些时日不是在这里伏案写写画画,就是在后厢房摆弄脂粉。

后厢房东西宽度如同正房,只是进深和房高比前头少些,地方是极大的,又只分了三大间。朱绣索性把这地方当做工作间:一边做原料库,另一边做成品库,当间儿做加工置备的地方。这地方仅作她自己鼓捣或教授所用,供应铺子里上货的皆是从城外作坊里运过来的,那作坊在程舅舅置办的一个小田庄子上,这田庄原是程舅舅给姐姐和外甥女置办庄子时一同买下的,朱家庄子的原料不过两刻钟就能送到作坊里,近便得很。

前院里,程舅舅把新开脂粉铺的账本儿给朱嬷嬷看,窥着长姐的脸色道:“这都中的铺面有多贵姐姐知道,更不提在这鼓楼街上的铺面,可咱们这脂粉铺子才开了一月,就有这些盈利,我估算着到年底这铺子的本钱就尽赚回来了。绣绣有长才,她庄子上侍弄的花草也极好,调出的脂粉比这行当里十多年的老师傅都弄的好。她既有这份能为才干,咱们很不该把她圈在屋子里,只许她闲散呆坐,循规蹈矩的把手脚头脑都锁死了……”

程舅舅知道自家姐姐希望外甥女过相夫教子的平顺日子,过她没能过上的生活。只是程舅舅觉得拘在后宅,日日只瞧着垂花门里那点天地,能把外甥女的灵气蕙心都给磨灭了。

朱嬷嬷沉吟半晌,程舅舅又拿出一张契书并一份地契道:“城西百里妙峰山那处,地形起伏高地不平,少有大块平整土地,耕种不成,用来种花却极好。我使人置下了一座三百亩的庄子,这庄子原也是花庄,前朝还进贡过花儿,只是后人不懂打理,那地界儿花圃庄子又极多,挤兑的日渐不成,只这主家卖的贵,才拖到如今叫我买着了。咱们绣绣从她自己的五成利里分出一半来给姐姐,孩子的孝心,姐姐只管拿着。我把这花庄给孩子,她很会打理,日后这庄子的出息也可用作原料……”鼓楼西大街街口的二层铺面用作脂粉铺了,这本是程舅舅用作给外甥女陪送的铺面,只他们甥舅立契的时候朱绣决不肯要这房契。程舅舅也知为长远计,这铺子在程家比在绣绣名下好,故此程舅舅又煞费心思的置下这花庄。

朱嬷嬷看那花庄,就明白他的意思,这妙峰山上多佛寺道观,峰底各家的花庄虽名为庄子,实际上都修了房屋,可作别院。都中富贵人家往妙峰山上求神拜佛,常会在别院小住半月,她舅舅是怕拘着她了,变着法儿给她开禁。这妙峰山的花庄子也只比温泉庄子好得一线罢了,费这么大心思,只怕自己和湛家管束的绣儿太过。

作舅舅的满腔好意,叫朱嬷嬷也无法,只得道:“罢、罢!你是亲舅舅,我也不是那后娘,我不拘着她就是了。只是南边又兴起了给女孩儿缠足的风气,更有大户称非小脚女孩儿不能迎作正房,我是怕……”就连都中,听说吴贵妃的幼妹就已缠足,是吴家使人从苏杭寻来好手,他家女孩儿穿的弓鞋不足三寸大。

朱嬷嬷和程舅舅都有些见识,自然知道这小脚可不仅仅是女孩儿们一双金莲的事情:前朝末年,殇帝酷喜三寸金莲,一时之间,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孩儿都开始缠足,那些因故未能缠足的女子处境便及其窘困,更常有贬大脚妻为妾为奴的事。朱嬷嬷只怕旧事重演,故才宁叫闺女循规蹈矩,也不愿叫人捉住出格的把柄,就算湛家是好的,可也唯恐禁不住潮势,到时候绣绣的有能为就是错处。

闻言,程舅舅怒道:“什么小脚大脚儿,又是那些盐商们作兴起来的!长姐且别忧心,当今圣明,这股子妖风吹不起来!”

弄出这三寸金莲的旧戏来,不就是想叫天子认同他们么,这缠足就是先手,看着无关紧要、手段软和,实际上亦遮不住这胁迫的味道。一旦帝王不察,默认了此事,这江南形势可就要变天了。要知道宫里的高位妃嫔可都是大脚,女子缠足许得打小儿就做才能得所谓‘三寸金莲’,那这小脚女子从哪儿来,可不就是盐商家里有么。盐商们送女入宫,便像同圣上‘和解’的信号,林如海和几位重臣在江南的几年布局正收口子呢,盐商们的困境就一下子从上面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