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陈阿娇(第6/6页)

而西域那边呢,居然正常使用黄金作为货币,可见那里黄金的数量一定很多,哪怕只是跟他们做生意呢,也能捞到不少好处啊!既然如此,自然得近距离跟他们接触,而不是只能够借助于那些胆子大的商队,往来于东西方之间,效率太低了。

面对儿子在那里雄心壮志地表示,自己有生之年,要修建出超过十万里的轨道,舒云的态度就是,既然你喜欢,那就去做吧!

横竖如今铁轨上跑着的车不是沉重的火车,而是相对比较轻便的马车,就算是拖的车厢比在普通直道上的更大,能够承载的东西更多,但是呢,实际上对于铁轨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何况下面还铺设了经过特殊处理的枕木呢!

在汉室如今已经初步进入了钢铁工业化生产的现在,光是比较大型的冶炼钢铁基地就有了四五个,每年生产出来的钢铁数量并不少。虽说这些钢铁有一部分需要满足军方换装的需要,但是呢,只要愿意加大生产,还是会有许多余量的。

钢铁这种行业,能够容纳的工业人口是真的很多,后世许多城市,根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种大型的重工业厂区最后形成的。横竖如今不用担心产能过剩,所以,在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距离煤炭,铁矿的产地都比较近,原本人口也没那么多,即便是产生工业污染,对于正常的农业生产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地方,扩大生产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还可以吸引大量失去了土地,或者是土地不多的自耕农,佃户转化为工业人口。

所以,等到刘衍继位的时候,汉室生产出来的合格钢铁每年都有几十万吨了,以至于如今许多机械都开始弃用了木材,改用钢铁进行制作,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当然了,钢铁容易生锈,因此,用鲸鱼油制作的润滑油,防锈油如今销量也很高。

可以说,以钢铁生产为中心,大汉如今已经初步实现了向着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跟周边的国家早就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开拓进取的心思都已经被唤醒了,对土地,对财富的渴望,原本就是铭刻在汉人基因之中的,刘衍想要通过铁轨的铺设,让大汉真正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疆域,扩大影响力,即便是朝堂上那些老臣,对此也是非常赞同的。

尤其,因为在军队之中普及教育的原因,如今,整个大汉,基层的官员几乎都有着军方背景,而朝堂上如今当家做主的,也都是那些在对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新晋列侯们,他们从扩张之中得到了好处,如今只恨自己所知道的世界不够大,哪里会反对各种能够增加朝廷战争潜力的事情呢!

面对这样的潮流,舒云却是觉得,应该收紧一下扩张的风潮了,好歹得花个几十年的时间,将现有的地盘巩固一下再说。

因此,虽说刘衍已经亲政,但是住在长乐宫的舒云,依旧保持了在朝堂上相当的影响力。

尤其,舒云这近十年的执政生涯,带给大汉的变化就在这里,谁也不能否认她的功劳,最重要的是,舒云这个太后,又不为娘家谋福利,也没成天想着偏向小儿子,对下一直表现得非常公正,如今朝堂上许多大臣根本都是舒云提拔起来的,在这之前,他们很多根本就是一文不名,但是,是舒云这个太后给了他们机会。这让他们对舒云都是比较感激的,而刘衍呢,对于自己的母后,虽说也存在着一定的顾忌,但是他心中却也明白,自己虽说已经亲政了,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不能摆脱母亲的影响的,甚至,就像是母亲明明早就不爱先帝了,偏偏在许多时候,依旧要打着先帝的旗号做事一样,他这个做儿子的,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也必须尊重生母的意见。

好在,舒云并不是什么喜欢弄权的人,她如今担任的角色,就是大汉这一辆正在一条大路上一路狂奔的车辆的刹车的角色,在大汉的速度过快,快要飘起来的时候,她就需要适时地踩一下刹车。而对自己的儿子呢,舒云就差不多从指引者的角色,变成了合作者的角色,母子两人正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递大棒,一个给甜枣,以此维持朝堂上的某种平衡。

可以说,终舒云一生,她一直在政坛上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一直活到一百多岁高龄,才溘然长逝,最后几年仍然神智清醒,还能够召见群臣。好在比起老刘家其他人来说,刘衍是个非常长寿的皇帝,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依旧精神矍铄,也因为如此,他才算是熬过了自己的母后,等到舒云这个太后过世一年之后,刘衍才在未央宫驾崩,传位给了第五个儿子刘晫,谥号武帝,庙号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