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土崩与瓦解(第2/7页)

始皇来回徘徊,背着手,想了想,压下了对匈奴的愤怒,道:“吾儿所言不错,便依你计!”

扶苏大喜,道:“多谢皇父!”

“如今内方乱,外又有贼人侵边,先让蒙恬抵御而赶出之,不必兴大兵,”始皇道:“将来……将来等国力渐盛,民力更强,必要发重兵彻底踏平匈奴!此事,吾儿当自思量,便有仁怀,也绝不可废兵之道!”这个意思是要扶苏来完成这件事了。一年也好,十年也罢,反正要大秦忍一个时时会侵边的外患,绝对是不能的。

不过扶苏所言不错,眼下,确实不是大兴兵之时机。倒不是秦怯战了,或是没有这个能力。

而是,民力不足,若是倾耗民力才能完成这场大规模的战事,的确不值得。

眼下,的确是以兴民力为主。而不是兴兵事!

扶苏跪了下来,伏地道:“儿子记住了!皇父能为天下万民,忍一时之怒,儿子倾服不已!”

父子二人其实都有点感慨。

他们二人其实在相互影响中,已经变了很多。很多事也能相互理解,能相互说服对方了。

始皇将他扶起来,道:“待完成此事,去了你四叔那边,去沿海看看。大秦也需要积蓄水力国力民力!商道虽末,若能兴国兴民,可以取用之!”

扶苏喜不自禁,道:“儿子记住了,待弘昼回,便与他一道前去!”

始皇点了点头,道:“准备准备去吧,多带一营,你已为太子,不可闪失!”

扶苏应了,匆匆的出了咸阳宫既刻就出发了。

李斯发了调兵令后,正准备回宫复命,却见始皇诏见,他便忙进了宫觐见。

“陛下,”李斯说了调兵之事,又道:“闻听陛下遣太子殿下去了前线,储君是国本,如何能冒险?!还请陛下三思诏回。”

“扶苏前去,非为兵,而为仁。可去。”始皇命他坐,又道:“太子虽是国本,民也是国本。二人得兼,天下可定!”

李斯倒是怔了一下,这才道:“既如此,臣便增派文臣前去辅佐。”

始皇点首,问李斯道:“爱卿以为,匈奴可伐否?”

“不可。”李斯是典型的秦人思想,道:“大兴民力而伐之,匈奴人不知礼,只可杀之,杀却不尽,一战之后几年,匈奴又起,徒劳无益也。而其地,不毛之地,得之更不能蓄地种植养民,极其无益也!”

始皇倒是笑了一下,以前的他也是典型的先秦思想,现在倒是有不一样的看法了。这么一想,觉得扶苏去了大清学习,真的是整体的思想境界的拔高。

看的更深更远。

而李斯的思想在于,兴兵在于得地,或得俘。这是典型的春秋战国思想。商,周甚至以前,都是这样的。若是兴了大兵,得了那边的土地,也不会去守,更不会迁民去,因为真的太冷,而且无用,便只是弃地,守关。然后把人抓来斩首或是弄为奴隶。那个时候,经常就是这么干的。甚至更早以前,几大部落一起伐戎,然后得到的女人,奴隶,牛羊,都各部落分一分,比之牛羊也差不多。与财物观类似吧。

有种粗野的方式。

而李斯虽集百家之长,然而对关外这个事情上面,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

始皇在想,李斯这人,现在比自己还保守哈,其实。

“陛下……”李斯蒙了,一时之间倒是有点不解加疑惑。他以为始皇大怒,非要伐匈奴,因此便以为始皇不高兴了。因为以前的始皇就是这样的,一看有人敢侵秦边,好啊,找死是吧,打,往死里打,打残了都不罢休这种。

始皇道:“朕觉得李卿还是要多学习啊,这样下去,跟不上扶苏的思路,可不好!”

李斯已是众家之长,难得的士人了,一时听了这话,真的愣住了。呆呆的看着始皇,万料不到会听到这话,是没想到,也震惊。

始皇是嫌他落伍了吗?!

李斯呆滞了,要失宠了!

始皇心道,这李斯,若是能去大清学习学习,说不定,才能有更转变的效果,人的思想是很难改的,说服是说服不了的。

只有让他去经历,去亲眼看看,才会有真正脱胎换骨的效果。

而现在秦处于关口之上,就需要转型,转变思想。

李斯已是至贤至理之人,若是能成长更多,想必效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始皇心道,大秦天下,光靠扶苏一人,扶苏也太累了。得有人能帮他。

而李斯就是最好的人。

雍正不是一直想要李斯吗?!不如丢过去看看?!

只是,扶苏,弘昼和李斯都走了的话,自己就得天天批奏折,相府之事,也得天天管着。始皇便觉得头疼。

但是好似不学习也不行啊,唔……一时倒难为起来。

“陛下……”李斯看始皇又思索起来,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的话不合始皇心意,便按着心思,补充道:“……若要伐匈奴,只恐耗尽民力,此时,不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