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情六欲伤气血

【气血养生经】  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科学理论认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金匮要略方论》),即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其中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可见七情太过可致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或厌恶、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或心情,在正常范围内,对健康影响并不大或者压根没什么影响,更不会引起什么病变。连《黄帝内经》里都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时高兴,有时发怒,有时忧愁,有时悲伤,好像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干燥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得多种疾病。

这样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

某单位女职工小张,32岁,已婚。由于单位开始实行奖金制度,两个月以前,小张被指派负责审核工人的生产量,以便于决定工资奖金的发放。有几个工人不满意小张的审核,认为有误,当面指责她欠公平。小张虽找过领导,希望处理解决此纠纷,但无结果,因此忍气吞声。几天后,她突然感到胸部发堵,胃胀,后背痛,出不来气,气憋在心里好像球似的堵在喉部,心里很着急,看中医用中药后胸闷较前稍减轻。

小张在家休息几天后恢复上班。可是上班后一看那几个辱骂她的工人,心里又受到刺激,又出现胸闷、打嗝等现象,并感到胸口像有一个大球堵着似的,心烦意乱,没法上班。

不巧,这时小张有一亲友患食道癌去世,小张认为自己打嗝、胃胀,和这位亲友生前的情形一样,怀疑自己也患了此病,饭吃不下,心情更坏,想哭,发脾气,彻夜不眠,经内科医师检查,无异常,被介绍去看精神科咨询师。

在上述案例中,患者的问题属于急性应激障碍,由于被同事议论,从而出现强烈的精神性运动兴奋,进而影响到气血的运化,这是真正的病因。医治这种病应该从气血入手,当内脏得到适当调治,病态往往消除。

关于情绪对气血和生理的影响,我们的祖先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经看得“门儿清”了,连哪种情绪过分了,对哪个内脏伤害最大,都一清二楚。

1.喜伤心

喜乐情绪本来令人心旷神怡,气血舒畅,但若果暴喜过度,气血便涣散,心神失养,出现神志昏乱或狂乱等症状了,像范进中举就纯属于这种情况。

2.怒伤肝

遇到横逆之事,发怒有时可以疏泄情绪,免心情郁结,但如果怒发冲冠,大怒不止,则肝气最伤,气血大乱,以致面色赤红,呕血甚或昏晕倒地。

3.思伤脾

身体瘦骨嶙峋,多半脾胃功能不好,而损伤脾胃功能的一个常见原因,是思虑过度。待人接物,工作学习,解决疑难,我们都要动脑思考,但苦思苦虑,最伤脾气,脾气一伤,运化气血功能减弱,则不但面无四两肉,更容易出现胸闷、不思饮食、腹胀腹泻、消化道溃疡等症候。

4.忧悲伤肺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花儿谢了也悲从中来;林小姐最后因患肺病香消玉殒,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和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不无关系。忧悲情绪过甚,最易令肺气郁结,进而气伤阴损,弄出病来。

5.惊恐伤肾

恐是心里终日惶惶恐恐,惊是突然大吃一惊,两者都能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掌管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进程,肾气一伤,百病丛生,常见的症状包括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意频、目眩发落、阳痿等等。

以上,祖传下来的喜怒思忧恐,再加上后人的“悲”和“惊”,合称“七情”。七情太过会损伤五脏,反过来,五脏虚弱也会令七情无度。例如肝气郁结的人容易暴怒,肾虚的人容易惊恐,肺弱的人善悲,脾虚的人难以节制思虑等。

人生于世,悲欢离合难免,横逆劫难常见,喜怒忧思悲惊恐,都是人情之常,可是,“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当我们出现了不良情绪时该如何给自己调“情”呢?最重要的就是“对症下药”,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能力为这些消极情绪找到一剂“良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心理疏泄的主要方式,供大家参考。

1.发泄的方式

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例如一个人悲恸欲绝或委屈万分时,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会觉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