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涉及医书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载药365种,在药物分类方面,创“三品分类法”。

《名医别录》:简称《别录》,约成书于汉末,原书早佚。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

《伤寒杂病论》: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著。现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组成。总结3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南方草木状》:旧题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嵇含著。全书3卷,总共记载各种植物80种,所记植物名称,多数至今仍在沿用。此书享有“世界最早的植物志”、“最早的南方植物志”之誉。关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

《抱朴子》:东晋葛洪撰。是一部具有丰富养生思想的道教著作,也体现了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

《神仙传》:东晋葛洪撰。葛洪自谓在《抱朴子内篇》撰成之后,因弟子滕升问古仙之有无,乃作此书。

《药性论》:唐代甄权著,原书佚,兹从诸书辑得佚文403条,分为4卷,按《唐本草》药物目次编排。该书以讨论药物性能为主,故对君、臣、佐、使及禁忌等论述最详。有些药还注明单用,或配伍宜忌。对服药时饮食宜忌也有记载。

《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撰。综合性临床医著。该书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

《唐本草》: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唐代李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又称《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比西方最早的国家药典——《纽伦堡药典》提早近900年,具有重要史学意义。

《食医心鉴》:唐代成都名医咎殷著。食疗著作。约成书于9世纪中期。书中用食物药方治疗各种疾病。原书宋代后失传。今本系日人从《医方类聚》中辑出者。共1卷,内容有治疗中风、诸气、心腹冷痛等16类,计211方,其中也包括了以药物煮粥、制茶、作酒饮用的药方。

《太平圣惠方》:中国宋代官修方书,刊于922年。简称《圣惠方》。该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在广泛收集民间效方的基础上,吸收了北宋以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集体编写而成,是对我国公元10世纪以前大型临床方书的总结。

《开宝本草》:宋代刘翰、马志等编著。为适应形势需要,弥补《新修本草》之不足,宋开宝六年诏刘翰、马志等九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加以详校,参以《本草拾遗》,“刊正别名,增益品目”,名曰《开宝新详定本草》。翌年又进行重修增加品种,名曰《开宝重定本草》。

《嘉祐本草》:北宋掌禹锡、林亿、苏颂等编撰。官修本草。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起,历时三年,于嘉祐五年(1060)八月书成,命名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祐本草》。

《本草图经》:宋代苏颂等编撰。药学著作。简称《图经》,一名《图经本草》。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

《圣济总录》: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又名《政和圣济总录》,成书于公元1111~1117年(政和年间)。后经金大定年间、元大德年间(名为《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两次重刊。内容系采辑历代医籍并征集民间验方和医家献方整理汇编而成。

《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撰。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本事方》。约刊行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该书成于许氏晚年,为其生平历验有效之方、医案和理论心得的汇集之作,取名“本事”,意其所记皆为亲身体验的事实。

《妇人良方》:南宋陈自明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内容完备的妇产科专著,成书于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它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八门,可说是集宋代以前妇产科之大成。

《用药法象》:金李杲撰。药学著作。据《本草纲目序例》称,此书在《珍珠囊》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凡例,诸经响导及纲要治法等内容。原书已佚。但其内容保留于《汤液本草》上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