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仁温脾肾的良药

益智仁是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它名字缘于一段传说。相传唐代有个秀才,一心想中举人,多年未能如愿,以至于思虑过度,劳心伤神,不思饮食。久之肾气虚衰,夜尿频繁,搞得他极为苦恼。某日夜晚他索性不睡,坐在院中草丛里。由于一时饥饿,无意间摘取身旁植物状如笔头的果实,放进口中,杂有五味,芬芳可口。于是他接连吃了几天,不觉小便次数减少,并能一觉睡到天亮。他的精神因此大为好转,第二年居然高中了举人。为了记住这种神奇的植物,就给它取名“益智仁”。

益智仁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它味辛性温,气味芳香,常被作为助阳的温补药材,具有温脾、暖肾、固精、缩尿的作用,用于治疗寒性胃痛、脾虚吐泻、口淡多涎、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唐代陈藏器撰著《本草拾遗》载:“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益智),碎,入盐同煎服。”以9克益智仁、6克乌药和12克山药配伍而成的方剂缩尿丸,对膀胱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起到温肾祛寒,缩尿止遗的作用,亦可用于治疗因脾肾虚寒而引起的口流涎唾。

现代研究发现,益智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烯、倍半萜烯、倍半萜烯醇,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对性神经有兴奋作用,因此,对遗精、遗尿有疗效。此外,益智仁还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

益智仁盛产于海南,民间广泛应用。苏轼在《东坡杂记》中写道:“海南盛产益智,花实皆作长穗而分之节,其实熟否,以候岁之丰歉……”旧时人们将其花穗分作上、中、下三节,通过观测直节的成熟情况,以预测当年禾稻之丰歉,若三节皆实,则三收皆丰,如遇歉收之年,则皆不能实。益智仁还可以拌米制成益智棕,既是一种美味小食,又可温脾肾以摄涎、涩精。相传晋安帝时,广州刺史卢循就以益智棕赠与刘裕。海南及广东也有人采摘未成熟的益智仁,用糖醋盐腌渍,作为助餐的副食品,有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治方举例

1.治脾虚多涎,口水自流:益智仁、白术、党参、茯苓各9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益智仁、补骨脂、肉豆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治习惯性流产:益智仁15克,升麻、白术、艾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治崩漏: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研为末;取艾叶30克煎汁,与前两味调匀,敷脐部。6小时换药1次,5天为1个疗程。

5.治老人涎唾多而自流:益智仁10克,生晒参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6.治阳虚型前列腺炎:益智仁15克,黄芪15克,肉苁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下午各服1次。

食用注意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精、滑泄、崩带者忌服。《本草经疏》云:“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禁之。”《本草备要》曰:“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家用美食谱

茯苓益智仁粥

用料:大米50克、益智仁30克、茯苓30克。

制作:先将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研为粉末。大米淘洗干净后加水适量,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每日早晚2次,空腹趁热服食,连用5~7天。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温热空腹服食。


此粥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流涎及小儿遗尿。脾胃积热者不宜用。


益智猪肚汤

用料:猪肚1个、瘦肉200克、芡实、薏苡仁、莲子、补骨脂、益智仁各30克、红枣10枚、腐竹50克、马蹄(荸荠)10个、胡萝卜1根,花菇10个,食盐适量。

制作:(1)把猪肚翻转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捞起,去水,再用刀轻刮内层洗净;莲子、腐竹用清水浸泡1~2小时,腐竹切段;胡萝卜、花菇、马蹄切丁,备用。(2)将芡实、益智仁、薏苡仁、红枣、马蹄、花菇、胡萝卜一起填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放入锅内,加入泡发的莲子、腐竹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瘦肉,小火煲2~3小时,食盐调味即可。


此汤健脾胃、益心肾、补虚损,适用于不思饮食、泄泻日久,或心烦口渴、心悸失眠,及胃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尿增多等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亦有疗效。


益智仁炖牛肉

用料:牛肉50克、益智仁10克,酱油、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1)牛肉洗净,切小块;益智仁洗净。(2)上物同入炖盅内,加入酱油,隔水炖至牛肉熟烂,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