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醒脾调胃又安胎

砂仁原名缩砂蜜,始载于唐《本草拾遗》一书。目前中药处方中用的砂仁共有三种:一种是阳春砂仁,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另一种是海南壳砂,主产于海南岛、湛江等地;第三种是进口的西砂仁,主产于越南、泰国、印尼等国。以阳春砂仁为最佳,并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厚者为上品。

据传,古时广东省阳春县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牛瘟,耕牛病死甚多,惟有蟠龙金花坑村一带的耕牛因为吃了一种叶子散发芳香、根部结果实的草,才幸免于难。村民受到启发,于是采了几颗回去,给一些因受风寒引起胃脘胀痛、不思饮食、常打呃的人服用,病人服用后,症状当即减轻,次日竟痊愈了。人们便将它移植到房前屋后进行栽培,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味名药,这便是阳春砂的来历。

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能,可用于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呕吐、胎动不安等症。自唐以来历代本草对砂仁的产地,药材性能及主治都有记载。《药品化义》说:“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中医认为砂仁辛温而不太燥,是醒脾调胃的要药,对于脾胃气滞、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冷痛等症均有良效,并被用于中药方剂配伍和作为多种中药成药的原料,如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香苏正胃丸、沉香化气丸、参芩白术散等。此外,对孕妇妊娠后因气机不畅,引起胃气上逆、胸闷呕吐等导致的胎动不安等症也有良效。

砂仁内含龙脑、乙酸龙脑、樟脑、柠檬烯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砂仁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增进胃肠运动的作用。

砂仁香气浓郁,入食也堪称妙品。民间常用砂仁干果或子仁捣碎煲瘦肉、炖鸡、蒸排骨、煮猪骨汤和蒸鱼肉,既能消食,又能增添菜肴的美味。春砂肉、春砂鸡、砂仁肚条、砂仁粳米粥、砂仁内金橘皮粥、砂仁鲫鱼汤等,都是有名的药膳。用砂仁加工的春砂蜜、春砂糖、春砂醋等,独具风味,颇受欢迎。

砂仁的外壳称为砂壳,也有理气醒胃的作用,但缺乏砂仁温中散寒的效力。砂壳气味薄、燥性小,肝旺胃弱者用之较为适宜。

治方举例

1.治虚寒性腹痛:胡椒5粒,砂仁4枚,加400毫升水,煎煮出味后,打入两枚鲜鸡蛋,煮熟趁热喝汤,食鸡蛋。

2.治痰气膈胀: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每服3~6克,用沸水冲服。

3.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砂仁不拘多少,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入生姜汁少许,沸水冲服,不拘时候。

4.治遍身肿满,阴部亦肿:缩砂仁、蝼蛄一个,等份。研粉,和黄酒温服。

5.治牙齿疼痛:砂仁常嚼之。

6.治一切食毒:砂仁末,水服3~6克。

7.治小儿食积:砂仁30克,鸡内金30克,麦芽30克,共为细末,面粉适量,共同混合成面块,烙成饼,每张含药3~6克,每日食1~2张。

8.治乳腺炎:砂仁10~20克,研成细末,贮瓶中密封备用。用时取糯米饭少许和砂仁末拌匀,搓成索条状如花生米大小,外裹以消毒纱布塞鼻。左乳腺炎塞右边,右乳腺炎塞左边,可左右交替塞用。每隔12小时如法更换1次。

食用注意

1.砂仁性温而味辛,凡阴虚火旺之人不宜多食。

2.肺热咳嗽者勿食。

家用美食谱

砂仁蒸鲫鱼

用料:鲜鲫鱼1条、砂仁末5克,植物油、食盐适量。

制作:(1)将鲫鱼去鳞、腮,开腹弃肠杂,洗净备用;将砂仁末以油、盐拌匀,纳入鱼腹中,以线缝合。(2)鱼置盘上,大碗盖严,上锅隔水蒸熟即成。佐膳服食。每日1次,连用3~5日。


此膳醒脾开胃,利水止呕。妊娠呕吐,水肿及胎动不安等症宜食。


砂仁肚条

用料:砂仁末10克,猪肚1000克,胡椒粉、花椒、生姜、葱白、猪油、食盐、料酒、味精、湿淀粉各适量。

制作:(1)将猪肚洗净,放入沸水锅内汆透捞出,刮去内膜。另将清汤倒入锅内,放入猪肚,再下花椒、生姜和葱白,煮熟,打去血泡浮沫,捞出猪肚,晾凉后切成指条。(2)将锅内加原汤500毫升,烧开,下入肚条、砂仁末、胡椒粉、猪油、料酒、味精,用湿淀粉炒匀,起锅装盘即成。


此药膳益气健脾,消食开胃。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食少腹胀者宜食用。


砂仁鸡肉粥

用料:粳米150克、鸡肉100克、砂仁6克,食盐、料酒、味精适量。